创新驱动 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近几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高速增长,尤其2015年10月份出台了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政策后,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乘用车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带动中国汽车品牌迅速崛起。
“从市场来看,近几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高速增长,进入了中高速阶段,市场发生两大变化:第一,合资品牌增速有所减缓,中国品牌整体迅速崛起,迎来了绝佳发展机遇。去年整体合资增长只有2.3%,而中国品牌增长了15.3%,中国汽车品牌同比增长20.08%,现在达到了42.%,占有率又提升了1.66个百分点。第二,自主品牌结构发生深刻调整。优秀自主品牌加速成长,弱势自主品牌出现下滑。”论坛上,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广汽乘用车董事长吴松说道。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中国乘用车共销售1909.58万辆,同比增长15.40%。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12.95万辆,同比增长20.08%,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同时期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销量分别为369.87万辆、298.34万辆、232.34万辆、136.27万辆和49.31万辆,总量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8%。经过多年的追赶,中国自主品牌在汽车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场份额接近半壁江山。
深入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是创新驱动,包括自主品牌在产品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品牌上的创新、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三大变革,带动汽车从定义、设计、制造到生产乃至销售、使用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产业进入全面变革的特殊时期,汽车产业、企业、产品、技术,以及汽车社会、文化都在重新定义”,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表示。若此时汽车企业还靠之前的模式根本难以继续在市场立足,唯有创新才能求得突破。
近两年渐渐有一些自主品牌自发去摸索产业变革大背景下的生存方式。他们不再紧紧跟着合资品牌跑,依赖政府的推动,而是自主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来提升企业整体水平。他们或对标国际标准,进行战略创新,如全球化人才战略,大批量引进国外高端科研人士,以高技术人才带动产品、技术升级;或从研发生产体系着手,不断创新研发生产理念,完善流程,为产品、技术创新提供平台支撑;或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品牌成功经验,在深刻把握中国汽车市场环境以及自身品牌发展特点下,开展具有各自品牌特色的生产、营销方式;或打造自主高端品牌,从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安全等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轨;或在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上进行创新,构建简单化、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和流程,打造品牌特色。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积极拥抱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为品牌发展谋求新的机遇,成效显著。
目前诸如吉利、长城、长安、上汽自主等优秀自主品牌,在技术、品质、安全等方面把控已经越来越成熟,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尤其是一些自主高端品牌的向上突破,如传祺GS8、长安CS95、荣威eRX5,以及不久前发布的长城豪华SUV魏派等,在造型、内饰、做工、质量稳定性、发动机性能、驾乘感受方面不断赶超合资品牌,刷新国了内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固有看法,带动国人在汽车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考虑自主品牌,赋予自主品牌新的发展机遇。
机遇和挑战并存 自主向上任重道远
随着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虽然中国汽车品牌渐渐在国内甚至国际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自主品牌要想真正和合资品牌竞争,甚至走出国门和国际汽车品牌竞争,还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缺乏好的产品。这并不是说中国自主品牌没有好的产品。在刚刚结束的11月,长城哈弗H6销量突破7万辆大关,创造自主品牌SUV销量记录,在乘用车销量前十的车型中,共有5款自主品牌车型,SUV销量前十中自主品牌车型占据6席,充分说明了一切。但这样好的产品目前还太少,特别在轿车市场,产品竞争力还相当有限。如11月轿车市场销量前十中,没有自主品牌产品的身影,说明自主品牌竞争力还很有限,未来还需继续提升,除了通过SUV走性价比、差异化的路线谋求生存空间,轿车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提升也不容忽视。
其次,制造技术还相对较薄弱,缺乏核心技术。虽然目前国内自主品牌“自主水平提高很快,量也有很大增长,但是制造技术上,自主开发能力比较薄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制造分会主任邹恒琪在谈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路线图”时说道。其实,不仅仅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在传统汽车制造技术上,尤其一些核心的技术,很多还掌握在国际汽车企业手中。而国外很多地方对专利的保护非常严格,即使有合作关系,也无法接触到这些关键技术,只能花高价购买,更不用说掌握了。因此,国内自主品牌想要起来,除了努力开发好的产品,掌握一项或多项核心汽车制造技术也很重要,且这种技术最好是能保证自主品牌在市场的“超级竞争者”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
再者,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及储备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点论坛上多位专家均有提及,如 何光远何部长的“人才聚,产业兴”,广汽吴总的“人才国际化”,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海兵的“创新离不开人才,汽车之所以这样集聚,也离不开各类高端人才”。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更直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核心是技术,关键是人才”。他表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人才虽然有大幅的增长,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人才总体仍然缺乏,预计到2020年整个汽车行业人才缺口将达到100多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等新兴市场缺口更大。这就需要自主品牌依据目前的产业变革趋势制定合适的人才策略,优化汽车产业人才结构,加大对研发人才的投入力度,积极建设汽车行业人才培养平台,激励汽车人才自主创新,加大高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和鼓励汽车人才走出去等,联合多个企业、机构从多方面做好汽车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提供人才支撑。
除了以上几点,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协同发展问题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正如何部长所言,“自主零部件强,中国的汽车工业才能强”,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更多的是重视主机厂,而忽略了零部件企业,他们不管是政策扶持还是资金支持,都更偏向于主机厂,造成现在零部件与主机厂发展失衡,“存在关键的零部件依赖性,自主品牌的整车,很大一部分要靠进口的零部件”。市场层面来讲,国内汽车市场外资和合资企业以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数量和产量,占据了行业50%以上的利润,而自主零部件企业绝大部分是靠低价竞争来维持生存。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开始有一些自主品牌在扶持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虽然整体来看,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与外资或者合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包括整车、零部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今,在全球汽车产业大变革背景下,自主企业已渐渐找到向上突破的方向,假以时日必能实现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跨越!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