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6—27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中国国际汽车技术领袖论坛在天津市东丽区召开。会议围绕“引领科技趋势,拥抱变革浪潮”年度主题,特别设置CTO领袖闭门峰会,旨在凝聚国内外汽车产业链技术领袖的智慧和力量,面向行业技术热点,共同探索发展新路径,引领科技趋势。会议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主持。
会议以引导性发言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重点针对“‘双碳’背景下的技术路线创新”、“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技术发展方向”三个行业技术热点展开研讨。会议邀请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天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公维洁分别针对上述三大技术热点作引导性发言,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一汽、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北汽集团、比亚迪、丰田汽车、现代汽车、沃尔沃、中国电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地平线、腾讯、科大讯飞、博世等重点高校、国内外整车及产业链企业的50余位技术领袖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各自企业发展发表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形成三方面共识,为推动汽车行业科技变革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吴志新主持会议并参与研讨
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赵福全 作引导性发言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 王天友 作引导性发言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 公维洁 作引导性发言
会议现场
CTO领袖闭门峰会成果共识如下:
“双碳”涉及汽车全产业链,将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升汽车行业绿色化水平。
双碳目标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人类社会脱离碳基能源的重大变革,汽车是减碳难度大,可见性强的领域。要考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包括供应链、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的减碳,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并最终实现碳中和。未来,碳排放将成为重要的调控指标。国际碳足迹、碳标签的设置将是未来汽车国际贸易的重要壁垒,汽车企业应提早布局,强化新能源汽车在生产制造环节的低碳技术,做到碳足迹全程可追溯,实现绿色制造。低碳策略和技术应该有地域差异,尤其是高寒地区的低碳产品和技术,通过技术进步或者差异化的技术路线,提高高寒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
汽车动力系统开发将更关注用户需求,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驱动下,车用动力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汽车产业需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配置、市场需求和使用场景等因素提供包括高效内燃机、混合动力、纯电动、氢能燃料等在内的多种动力类型。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企业将更加注重响应消费者真实需求,努力做到产品动力性、续驶里程、成本等性能指标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平衡。针对不同的产品需求,既要综合考量动力系统与整车的匹配关系,开发更加适用的动力系统,也要强化与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
“车路云一体化”仍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分阶段推进三端技术协同发展。
现阶段,我国已明确提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构建信息物理系统架构,依托智能化与网联化先进技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支撑汽车、交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已逐步成为行业共识。但目前车端、路端、云端技术呈现了不同的发展节奏,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真正实现仍需要较长时间,需要分阶段、分节点推进,加强技术协同是当前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首先,在车端,单车智能是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目前发展进程较快,需要坚定地走下去,继续提高车端智能化水平,以支撑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实现。其次,为进一步推动车路协同,一方面需要提升路端设施水平,同时需要加快提升车联网水平,提高V2X 的装载率是打通车路协同僵局的关键点。通过车联网覆盖率的不断提升,逐步实现提醒、预警等功能,再由车路协同辅助驾驶逐步过渡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最后,云端技术是现阶段汽车企业的发力点,要着力发展云原生技术,以服务产品开发、提升用户体验以及缓解车端算力的堆砌。
会议最后,吴志新表示,科技创新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本次闭门峰会汇聚了全球汽车产业技术领袖的创新智慧与视野,为行业关切的三大技术热点提出有效发展路径。未来,围绕科技创新发展前沿,中汽中心将继续搭建技术创新交流与协作平台,联合政、产、学、研、用等多方力量,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