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主导的电商双十一狂欢节,效应真不是吹的。
媳妇昨晚出差回来,一到家,先是沉沉睡去。然后,半夜里,忽然醒来,拿起手机就刷天猫、淘宝:嗯,不错不错,想买的都买到了。
家在东北黑河的一个外甥,在QQ上说,又炫耀他一部新手机。我说,你9月不是刚买一部吗。他“嗯”一下,然后说那个不好用,当游戏机了。然后,他的QQ状态就是听歌。
然后社交平台上,一大波数据迎面扑来,伴随着鸡血般的热情。刷图大军主要集中在几个公司。
一个消费主义的狂欢夜就这么过去了。剩下的一日,就是等待最终的整体数据。当然,还有一些人忙于睡觉。
惭愧地说,我从来没在双十一、618买过一毛钱的东西。不是没感情,我就不大喜欢赶大集。小时候,父母、哥哥妹妹张罗着去,每次看到一大波人聚在一起,我就觉得要出问题。
我有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因为这些来自于一种制造出来的消费力。民众的认知固然已经深入人心,但我从媳妇、外甥购买的产品里看到,有些商品并非那么急需,或者可有可无。
真不是拽比,我是崇尚简洁生活的人。固然做不到梭罗那样跑湖边隐居,但大半的个人时间,也是人数少的地方,或者就是读读书。在这个氛围里,有时我感觉自己正在慢慢落伍,有时呢,又觉得自己如此多的钝感力,永远闷头而超前。
是的,尽管我自认处在行业的言论前沿,但是电商业想改变我的这种顽固还是很难。双十一、618虽然很好玩,但在我心里,它们的效应未来应该淡化才好,做到让商业做到不扰民。
当铺天盖地的的双十一口号拥挤在网络平台时,我觉得有一种商业的暴力感受,有一种虚拟社会的环境生态压力。这是我对双十一、618的第一层直观感受。
阿里做的已经够好了。这个双十一,它的理念比过去5届都要具有生态意识、国际化意识、消费者体验,当然也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的潮流。但是,阿里同样做不到让绝大部分民众的网络消费润物细无声。阿里庞大的平台,距离更底层的老百姓尤其是农村,仍有不短的距离。你从它的农村刷墙、县域经济大会上能感受得到。
这当然不是阿里一家的责任,它至少已经意识到了,并且已经做出了许多普惠性的决策。但在网络消费中的环境方面,它同样制造了许多泡沫。电商业的狂欢,无论如何包装,都难以淡化功利性的商业诉求。这也无可厚非。
第二层感受,来自一种产业链的失衡。双十一的狂欢,衬托出上游中国制造业、品牌企业的被动。
张近东过去有一句话,很是自得:“渠道是工业的咽喉。”说的也没错,但是,总给人一种山大王的感受,仿佛制造业都是为渠道打工的。
消费主义的狂欢,掩盖不住上游制造业的危机感。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至少10多个涉及消费与基础建设的领域,都是全球产能最大。它们市场遭受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波动,产能浪费、库存、倾销话题从来就不断。在它们与消费之间,有一种信息化的断裂,它们根本就无法真正根据下游消费动向做出精准的响应,从而免除许多信息不透明带来的商业风险。
这也是我对互联网未来走势的一个风向判断:在度过一波以娱乐、消费为中心移动互联网热潮之后,中国互联网业的下一步,有望开启新一轮行业或产业互联网的热潮,重新激活制造业、设计业、材料与设备行业。
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这片土地上,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去制造业”的逻辑行不通。我记得刚毕业时,那是一个工业信息化的第一波,财务软件与管理软件非常热。那句“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几乎被说滥了。
那也是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动力,也就是工信部的成立,所谓“两化”融合了。但是,一场SARS给线上世界带来转机;接着,2004年,随着电信业勃兴,以及它与互联网的融合,整个行业的风向与重心忽然转型移动互联网一端,从而促成了今日的局面。
这个过程里,尽管制造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一直在深化,但是无论规模、影响力、对大众生活的渗透力,当然也包括全球资本的驱动力上,几乎被移动互联网洪流淹没了,制造业、传统流通业的危机感加深。当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后,中国甚至也一度出现“去制造业”的声音。我记得一直到2009年,沿海许多制造业大规模关并、迁移,一些项目外迁到东南亚,还引发危机讨论。
老实说,我对制造业的尊重是要很多新兴领域的。因为,它是一国的基础。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话说,它流着道德的血液。我对互联网世界的颠覆与革命一直充满谨慎。当移动互联网潮流不可阻挡时,对于制造业、实体经济不断贬抑时,我的感受时,它的泡沫也快来了,世界必定会重新循环,没有制造业与实体经济的复活,互联网也会失去土壤。最合理的模式,当然是互联网作为工具与信息化平台内嵌于传统行业,将它改造成新的融合经济模式。
制造业也是如此。所以,现在回忆张近东当初的话,之所以觉得有些山大王的感受,是因为那不是一个融合的模式,3C连锁渠道只是受益于制造业的出海口效应,当然更有房地产业的价值。中国的传统零售业,就是房地产业的孪生兄弟。
演变到现在,我承认,中国电商业确实已给现实生活带来巨变。今年的双十一,我们也看到阿里商业理念的提升,它给双十一灌注了生态体系、国际化、品牌理念,而且,它的平台效应,已经渗透到上游的制造,能根据消费者需求,做到许多定制化服务。
但我觉得还远远不够,阿里仍需要淡化功利的数据,淡化那种四处弥漫的双十一语言,应该净化市场,抑制一种网络环境的破坏,并加速对外输出它的基础服务能力,为上游制造业的升级,铺垫驱动的力量。
事实上,阿里已经意识到了,并已经这么做了,双十一之前,阿里云、阿里百川计划已经落地服务。在马云强调的“云端”战略中,它们都是基础的部分,但是也是从IT走向DT的核心,没有为无数B端企业、行业服务能力的阿里,是绝不可能实现未来5到10年战略目标的。
双十一、618,电商狂欢,确实能卖很多东西,制造很多效应,也会沉淀下许多经验。但狂欢之后还是要日复一日的运营,每个节日之后,都会有很深的疲惫,人的疲惫,行业的疲惫,它在人们心目留下更多是短暂的快感。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