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产业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似乎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进入终端应用产品环节的创业者们而言,市场的接受度并未能如期达到创业初期的理想目标。
理性的来思考可穿戴设备产业所走过的路,其实并没有出现太多的问题,因为一个新兴科技事物在一缺乏产业链支持;二缺乏商业模式参考;三缺乏用户认知的三缺环境下,并且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勾画出了一条商业化的轮廓,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将可穿戴设备从科幻片中带入现实生活中产生认知,毫无疑问则要归功于谷歌眼镜。2012年4月份谷歌眼镜发布之后,可穿戴设备这个名词就在科技、财经媒体领域中几乎成为热词,借助了媒体的关注,大众开始对可穿戴设备建立认知。2013年可穿戴产业在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下站到了风口上,一批资本、人才、媒体、创业者们纷纷涌入,整个行业就如猪站在风口上。国内的华强北市场更是抛弃了手机,转战可穿戴设备产业。进入2014年,各种应用产品相继推出,有获得成功,也有失败。各种展会、联盟、行业组织纷纷成立,专注于服务可穿戴设备产业的一些行业垂直媒体也开始成形。
尽管今天可穿戴设备还没有取代手机,也还没有获得大众的普遍认知。这其中的因素当然是多种多样,比如业内通常讨论的产品创新不够,续航能力不足,监测数据的使用价值不高等,这对于一个才2岁多的行业来说已经非常不易。站在整个产业角度来看,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可穿戴设备产业可谓与日俱增。
当然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影响着可穿戴设备市场普及的要素是价格,其实我对这个问题并不这样认为。影响着可穿戴设备用户普及的关键要素并不在价格,而在价值。举个大家熟知的例子,苹果手机对于手机的颠覆是因为价格便宜吗?显然不是。而是苹果提供了诺基亚手机无法提供的用户使用体验,这才是关键。
如果只是从价格角度去理解,消费者都有个普遍的心理认知,那就是希望便宜。当我们将用户的视野从产品的价值关注转移到价格关注上的时候,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就发生了,不论我们定什么价格,消费者都希望能够更便宜。比如我们定1000,消费者一定希望800;当我们定800,消费者一定希望600;哪怕我们定价为100,消费者一定希望更便宜获得。
在商品营销中最忌讳的就是将消费者的关注点引到价格上,我在商学院授课时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因价格战取胜的,必因价格战而亡”。同样,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我认为影响当前最关键的要素与价格无关,而是与价值有关。通俗的说就是一个商品能卖出高于原材料成本的价格高低不是由生产制造成本决定,而是由附加价值所决定。比如苹果,尽管很多消费者认为6的创新并不理想,但它的价格依然高涨,市场销售依然火爆。
这是什么原因?仅仅是因为它叫苹果吗?显然不是。并且从硬件成本来看,一些机构分析了苹果手机的硬件成本不超过1500元人民币,销售价格却在5000元人民币以上。而我们知道了苹果如此暴利,是不是消费者就不购买了?当然不是。因为苹果提供了其它手机无法提供的一些使用价值,比如苹果的拍照、以及其使用过程的反应灵敏度等方面的硬体验至今都难以有手机能超越其反应能力。这就是价值,就是在价格以外别人无法提供的价值。
而今天一些消费者认为可穿戴设备贵的原因显然不是价格问题,而是由于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着偏差所产生。因此,在我看来,当前最重要的并不是考虑可穿戴设备的价格,而是价值,我们如何能赋予产品更多的价值,这些价值部分才是消费者真正愿意为之买单的部分。
在今天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进入相互抄袭的环境下,谁能率先聚焦价值,谁就能率先突围。尤其在经济通胀的今天,菜市场的白菜都在涨价,货币的交易价值越来越低几乎成为了大众的共识。面对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何来可穿戴设备价格贵这一说。如果一只1000-2000元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帮助,这样的产品会没有消费者买单?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聚焦赋予穿戴设备更多真正意义的价值,而非科技宠物或者玩物。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