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可穿戴设备产业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这在我看来是接下来一段时期的常态现象,因为新兴产业需要在不断的讨论、争议过程中发展。但目前有一种声音让我不得不对其进行思考,一些用户在购买了智能硬件产品之后,不论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亦或是其它的智能硬件,比如智能插座、智能灯泡等,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冲动消费。
可以说大部分的消费者都不会进行二次消费,面对这一现象,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之后的使用过程中感到自己被欺骗,或者是被忽悠的感觉。比如一些智能手环对于用户运动量监测的结果的缺乏准确性,或者是一些所谓的心率监测,其监测结果与真实心率之间存在着较大误差,这不免让消费者感到一种被坑爹的感觉。
这是否意味着可穿戴设备产业,或者是当前火爆的智能硬件产业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着“欺骗”的行为?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我想借此文与大家做些探讨。
首先“欺骗”这一说法肯定不存在,或者更精准的理解可以表达为: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隐藏了一些潜在问题,适度放大显性功能。凸显特色,弱化缺点,这从商品营销角度来看是一种常态,并不存在欺骗成分。欺骗应该说是没有的功能被说成了有,比如手环上压根就没有运动监测这一功能,也没有这方面的传感器,而商家在宣传的时候硬是说有这一项功能,这种无中生有的事情叫欺骗。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常态呢,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洗发水一直宣传的是去屑、柔顺、防脱之类的,从来就没有告诉过我们另外一个潜在的风险就是洗多了会把头发洗没了。结果,就拿我自己来说,比较单纯,只相信去屑、柔顺的正向价值,为了追求头发的美感,于是就早晚各洗一次,结果就成了今天的光头的局面。当然不可否认成为光头有着多种原因,但洗发水也逃脱不了责任。
但是我们在消费过程中从来没有看到哪个品牌的洗发水广告说:“想光头请用我,一洗就脱”。这种只传递正向价值的广告行为能说是欺骗吗?不能。只能说是他们宣传了正面价值,没有刻意去宣传隐藏的问题。因为人对于美都有着本能的正面、正向追求,而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从业者们而言,本意应该说都是好的,都是从正面去寻找产品的美感价值。希望能借助科技的力量给用户的生活、健康等方面带来帮助,但由于一些技术方面的不足,在产品呈现的时候并未能达到如期效果。
而这恰恰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创业者们大部分都是专业科技人员,对于营销与产品包装策划方面的知识有点薄弱,对于产品的性能、特点等方面没有很好的站在用户的角度使用用户的语言进行表达、解读。
或许是创业者们出于好意,一味的思考如何将这些前沿的科技带给用户,让用户能够感受到科技时代的魅力,缺少了一些温馨的提示。面对消费者的这一顾虑,2015年或许我们需要一些改善。随着产业链整体的完善、提升,可穿戴设备产品本身的技术性能将越来越精准,并朝着理想、完美的方向发展。
同时对于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创业者们而言,我们在追求创新性能的同时需要聚焦极致的性能,针对于细分人群将功能做到极致,哪怕是一项功能。此时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大声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产品不会让你失望。而对于并不完善的一些延伸技术,在我看来或许我们可以友情的提醒消费者数据会有一定误差,这些功能仅用于参考,这或许将更有效的获得消费者的理解与包容。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