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商业化之路:电商公司用它送货靠谱吗?
刚刚在1月份举办的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会上,无人机领域的14家参展商中几乎有一半公司来自中国,像深圳的大疆创新生产的无人机目前已在欧美发烧友群体中被人熟知。去年开始,国内对无人机的关注热度迅速升温,能聊上两句无人机如何如何,好像是一件时髦的事。
汪峰求婚、淘宝第一单无人机送货,这几天的“抢头条”让无人机成为舆论热点。但现在看,这仍是一个很小的圈子,而且无人机产品也远没有进入消费级电子产品的阶段。如果说用无人机求婚不足为奇,那么真正用它来送货,进而商业化运营,就有点难了。
首先是成本问题,这个成本不仅仅涉及运费,还包括人力摊销。无人机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而且从上周北京地区的淘宝无人机配送过程来看,想象中的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着装有包裹的无人机缓缓地降在阳台上是不可能的,实际在无人机抵达后,还需要快递员将包裹送到客户手中签收。
批量化是降低单位成本的途径,无人机快递一次送一件包裹,至少需要两个人“伺候”,显然并不经济。设想一下,在大众化商品配送之外,如果用无人机配送定制化的商品和服务,而且这种配送方式本身又是享受这次服务的诉求之一,或许能打开销路。
此外,无人机的电池容量、负载重量、滞空时间等均有上限,以此前亚马逊的无人机为例,最多能携带5磅(约合2.27公斤)包裹,飞行时长大概在25分钟。现实情况是,像京沪等城市的快递公司中心仓库一般选址在郊区,如果通过无人机直接送达距离20公里以上的中心区域的用户手中,恐怕对飞行器来说有些困难。因此有业内人士提出,无人机配送先从中心仓库到各分拆网点之间试验或许更可行。
这两天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快递公司和无人机生产商大多以“现在不愿接受采访”、“涉及很多问题,不方便回应”来应付记者的采访请求。从他们回避过度曝光的普遍态势来看,业内人士对此的确顾虑重重,担心监管层面对这个新兴行业“下铡刀”。
拿淘宝这次试水为例,整个配送过程是在五环外进行,说是之前选择的配送地点涉及五环内区域,但因临时管制原因,送货被限定在通州地区。按这次活动组织方的说法是,高度低于100米、视野范围500米内的飞行无需报批,但目前监管层面尚未有针对性地划定一条明确的“红线”。淘宝方面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没有针对无人机配送的后续商业化计划。
即便在无人机更普及的美国上空,来自监管的力量也仍未对无人机的商业化运营高抬贵手。早在2013年底,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就对外提出无人机配送计划PrimeAir,且公司内部正在积极推进相关业务和技术的研究工作,让无人机和配送车搭档,将包裹在30分钟或更短时间内送到顾客手中,推进商业化步伐。
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一直未批准亚马逊的无人机计划,它在不久前准许的是将无人机用于农作物长势监测和地产公司拍摄房屋照片,以及授权英国石油公司(BP)在空旷的美国阿拉斯加地区使用商用无人机,用于监视石油钻井平台和管道,均与快递无关。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从科技角度讲,无人机配送的确代表了未来物流的一个潜在发展方向,这也是目前电商和物流企业积极试验的一个原因,但如果提到商业化还很难,一方面无人机在技术上还达不到商业化所要求的精准、高效和低成本;另一方面,“能不能飞”的话语权不在快递和电商公司手中,有待审批部门的放开。
目前,无人机计划可应用的范围十分广阔,像航拍、农业、地产、消防、Wi-Fi热点、巡线、测绘、野生动物保护等。相比之下,物流配送的无人机商用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看来,用无人机求婚可能要比送快递更靠谱。
无人机火了,但摆在面前的问题却越来越多。
当无人机不再局限用于军事用途后,它已经演化出各种形状、尺寸,且出货量很大。在今年的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上,记者就看到了不少来自全球各地厂商的商用无人机,包括亚马逊用作快递的大而坚固的无人机、低于150美元的玩具型mini尺寸的无人机。
然而,尽管行业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悬在无人机产业头顶上的乌云,是一直未有定论的无人机监管和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
起飞审批尚无明确规定
最近几天,淘宝用无人机送快递的新闻在网上热炒,事实上就在第二天,一场由多方参与的小型航空器管控工作会就“被”召开,主题就是围绕淘宝这次事件进行调查说明,并且明确无人机相关单位责任,其间北京空军、民航、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新闻办、中国AOPA、快递行业代表都参与了讨论。
根据事后流传出来的会议内容,治安总队已经查明了当天的“飞行全过程”,并且指出这种行为存在不安全因素。而北京空军则表示对事件并不知情,因为该次飞行行为没有申请飞行活动,“不符合”现在对无人机飞行航空管制规定的要求。
对于无人机的飞行监管,在目前低空尚未开放的国内还处于较为模糊的阶段。根据中国民航局2009年6月26日下发的《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规定“组织实施民用无人机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规定申请划设和使用空域,接受飞行活动管理和空中交通服务”,这也意味着,民用无人机飞行应该划入通用航空的范畴,但无人机要进行日常飞行,到底需要经过什么审批流程并不明确。
2013年的无人机驾驶员文件则相对具体了些,将无人机划分为微轻小大四个类型,对隔离和融合空域下各种无人机驾驶员的管理进行了说明,并于2014年4月30日,将在视距内运行的除微型以外的无人机,在隔离空域内超视距运行的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管理交给了中国AOPA。
上面提到的中国AOPA,全称为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是民航局旗下被授权管理无人机相关行业的机构。AOPA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关于无人机飞行的相关申请流程正在制定之中,预计今年年中可以出台,而即使相关规定出台,后续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监管,也还是未知数。
而在美国,无人机的监管也是让人头痛的事情。2012年国会通过动议要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在2015年前完善非军事用途无人机的管理规定,但直到去年,无人机的航行领域才开始被放宽。去年9月,FAA允许电影和视频行业使用无人机,后来,房地产成像、农业监测和航测以及油田等领域企业也获得许可。
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甚至希望寻求美国政府的帮助,以得到许可在美国境内展开无人机飞行测试。这家公司在致FAA的信中称,由于美国境内对无人机使用有限制,亚马逊一直在室内和其他国家进行测飞。不少企业则认为,如果美国不尽快推出无人机商业飞行的规则,将会在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无人机市场落后其他国家。
资本蜂拥技术标准缺失
尽管监管方面的相关规定尚未明晰,但看中无人机市场的资本,甚至是上市公司已经不在少数。
资本市场上,主营煤矿、建材机械的山东矿机(002526.SZ)就已经宣布投资4100万元,与珠海星宇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张涪生高级工程师合资组建轻型多用途短距起降无人机制造公司,而铸锻件制造商通裕重工(300185.SZ)也宣布其孙公司常州海杰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将在无人机研发制造、有人机及无人机系统应用等领域展开项目合作。此外,还有不少民营企业开始与高校或研究所合作进行无人机研制,动辄投资上亿。
风范股份(601700.SH)也是其中之一。2013年3月,其与西北工业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常熟市联合航模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张炜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其中,风范股份占股40%,是相对第一大股东,却也是股东中唯一没有无人机相关经验的企业。在此之前,西工大已经拥有多年参与研制军用无人机的技术和经验,张炜就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而常熟联合航模有限公司则在复合材料和无人机机壳制造领域浸淫多年。
根据记者从风范股份了解到的最新消息,公司研制的无人机,已经销售给常熟市公安局进行日常巡逻工作,还有山东一家企业用其进行无人机驾驶培训,公司还在与国家电网等老客户探讨,利用无人机完成高压电力的巡线工作。
不过,在风范股份看来,民用无人机市场除了监管标准模糊,目前国家也还没有形成权威的技术质量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低了国内民用无人机的竞争门槛。“比如有一些航模制作企业通过购买飞控系统,‘升级’为无人机制造企业,这样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制造的无人机在续航时间等指标和性能上也很难保证,但也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
这似乎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当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与现行体制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新的科技革命不仅是对创新能力的洗礼,也是对科技政策的考验。”中国工程院一院士曾经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呼吁,政府在自主创新技术落地及应用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和协调,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为企业继续自主创新保驾护航,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