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狂热、媒体的鼓吹、大佬的背书,使得每一个人在谈论“虚拟现实”这个话题时,都不自觉地燃起一种谈论“未来”的兴奋感,似乎全世界都在期待这场技术变革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新奇的改变。
不得不说,千亿级别的市场蛋糕的确诱人,参与其中的玩家在没有分到一杯羹之前都不忍心泼一盆冷水。但技术的演进总归是利害并存,谁敢说通往虚拟时代的道路上没有埋着几个“雷”呢?
虚拟还是现实?傻傻分不清楚
《盗梦空间》里有这样一幕:在一个逼仄的小房间里,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陷入沉睡的人。他们都属于那些滥用试剂,想永远沉醉在美好的梦境中不愿意醒来的人。虚拟现实有没有可能成为这样的“试剂”呢?
德国汉堡大学的研究者Frank Steinicke教授和Gerd Bruder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几名志愿者放置于沉浸式虚拟现实环境中24小时,其间每隔两小时让他们进行一次简单的休息。随着实验的进行,志愿者除了会时常感到恶心之外,还逐渐出现了混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状况。研究表明,虚拟现实的沉浸感会对使用者造成认知障碍。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心理学家Angelica Ortiz de Gortai认为,长时间穿戴虚拟现实设备会提高“游戏迁移症”的患病概率。其临床表现为:入睡时,会听到游戏的声音;更有甚者,当虚拟现实设备穿戴者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会下意识地进入躲避地雷的迂回行驶模式。一旦有人在操作机械或是在开车过程中犯病,后果都不堪设想。
也许有一天,虚拟世界的丰富、刺激会使人厌倦无趣的现实生活,唯有通过感官的沉浸获得满足,只能在另一个随心所欲的世界中寻求发泄乃至解脱。
“在虚拟的世界里 我还能抱你吗?”
在2016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扎克伯格现身三星新品发布会,为VR板块助阵。有人预言:“我们将要与现实分离,进入虚拟现实的世界,我们将要成为奴隶,而社群媒体的业主将统治我们。”
从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交的影响看来,这样的猜测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场景:朋友或家人围坐在一起,各自的眼睛都盯着自己的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忙得不亦乐乎,唯一处于暂停状态的就是彼此之间真实的交流。
手机尚能淡化现实,更何况“蒙蔽”双眼的完全沉浸式隔绝体验?导演斯蒂芬·斯比尔伯格在拍摄电影《玩家一号》期间,表达了他对虚拟与现实的看法:“《玩家一号》就像一个预言未来的水晶球,透过这个水晶球可以看到未来5到10年间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是30年或者40年以后。电影中,虚拟世界几乎成了毒品一样的存在,我们每天花在虚拟世界的时间要远远多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吃饭、与人交往的时间。”
Gear VR+Facebook的组合,带来的会不会是一个被虚拟社交奴役的世界?当你的爱人沉浸在花草芬芳的虚拟世界里,拥抱会不会沦为一个奢侈的愿望?
突破次元壁:临近毁灭的终极?
前文已提及,虚拟现实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稍微说得“中二”一点,就是打破次元壁的阻隔,让那些原本只出现的屏幕里的角色,“活”在我们的身边。
因为无法模拟重力和触觉感受,虚拟现实技术还局限于一种身体与大脑分离的体验,远未达到《刀剑神域》所描绘的标准。如果有一天,这项技术的研发突破到了休眠舱,利用类似于脑后插管的技术,达到完全欺骗视、触觉神经的地步,犹如柯南早年的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中所描绘的那样,那么,对于包括御宅在内探究欲强烈的人群来说,打破次元壁的屏障,圆梦其终极取向就是必然的选择。
在另一个世界里拥有七情六欲,经历生老病死,人类还真的是人类吗?
与机器人相比,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态度却显得温和许多。Alphago的胜利给人类带来的更多是恐惧:有朝一日,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人类?不过不要忘了,《黑客帝国》中的还有另外一个细节:人类被接入到虚拟世界中沦为能源供给。或许,取代的威胁不仅出自人工智能,同样可以源于虚拟现实。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