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6年前,在三星第一代Galaxy S手机上市时,面对3.5吋屏幕的iPhone 4和来自安卓阵营,更大尺寸屏幕的竞争对手,乔布斯就说过,“3.5 英寸是手机的黄金尺寸,更大的屏幕愚蠢至极”。
当然,伴随着4.7吋屏和5.5吋屏iPhone的上市,显然连苹果自己都没有坚持贯彻乔布斯的思想,安卓世界,各种被称为“Note”、“Max”、“Plus”的大家伙同样比比皆是。
奇怪的是,2016年,小屏手机“回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国产品牌中,魅族、360、努比亚,均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屏幕尺寸在目前“小屏范畴”5吋上下的新产品,而“仅”具备5.2吋屏幕的魅族PRO 6和联想ZUK Z2 PRO,更是被定位于品牌旗下的旗舰产品。
所以,小屏旗舰,真的又重新当道了吗?
首先得弄清楚,手机屏为什么越做越大?
在手机还没有像今天这么智能的时候,无论是销量过亿的摩托罗拉V3,还是影响一代人的诺基亚5300,屏幕大小从未显得重要过,但随着2007年iPhone的问世,这一切都变了。
电容式触控屏配合手指触摸的人机交互形式,是智能手机与用户产生联系的最直接纽带,系统界面常见的滑动操作和多点触控,促使手机屏幕大小对使用体验,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当手机屏幕上浮现出一个虚拟摇杆让你操作游戏时,你瞬间就不会对小屏手机再残留一点好感。
除此之外,手机智能化的深度普及,更是为手机赋予了更丰富的功能和更多样化的使用场景,拿手机看电影追剧,在现代人眼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还有部分手机厂商,希望在智能手机的系统中加入分屏操作等扩展性应用,谈到这些用途,自然也是越大的屏幕越好体现,之前三星Note系列产品异军突起,无疑也是恰好抓住了全新的用户需求。
智能手机回归小屏,也并非就是“开倒车”
大屏手机千般好,那小屏手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这难免就需要一些更理性的分析。
手机这个物件总归离不开手的把持,一只手难以掌控和操作,显然是大屏手机摆脱不了的硬伤,有不少手机厂商都在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道路上探索,希望在搭配大屏的同时把产品尺寸尽量做小,可一旦手机到了5.5吋屏以上,显然不如直接把屏幕变小来得有效。
有人说,乔布斯正式因为无法接受大屏手机,却又不肯错过移动智能终端的大屏体验,才把iPad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而就算手机“平板化放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也绝对不可能每个人心中对手机的定义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手机体验与屏幕尺寸的平衡点究竟在哪?已经有不少厂商间接性的给出了答案。无论是国际上七代进化的三星Galaxy S,还是国内五次更新的小米手机,5吋左右的屏幕选择,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手机系列的尺寸上限,综合操作、体验、携带等多方面因素,即使5吋已然被看作是当今的小屏,视觉上不如大屏手机来得震撼,但均衡的“够用”原则才是对这一类产品最好的诠释。
iPhone SE销量惨淡,小屏手机何去何从?
正如努比亚等一些手机品牌,会选择在一年时间内推出包括mini、max在内的多款产品,像是今年的Z11 mini,而索尼Z系列Compact机型,更是大屏化时代下小屏手机持续不断的代表作,这说明小屏用户从来没有被手机厂商所忽视,这些“小而美”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不与大屏浪潮随波逐流的选择。
然而,小屏化的智能手机之路诚然并不好走,以今年小屏回归的“导火索”iPhone SE为例,4吋屏苹果新机上市的第一个月,销量仅仅只相当于iPhone6同期销量的4%,就算背靠苹果,小屏手机都难以获得良好的市场表现,未来还会不会有厂商继续执着于此?确实留下来不小的疑问。
毫无疑问,手机用户确实被手机的大屏“惯坏了”,加上更大机身尺寸在续航等方面的隐性优势,大屏手机时下更受用户欢迎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许多人被迫要习惯在手机上双手打字。
至于小屏手机的未来,或许2016年就是一个转折点,尽管谁也无法保证到今年下半年还会不会继续出现所谓的小屏旗舰,但至少现在摆在面前的机会难得的多,就当作是小屏爱好者们的一次久违的盛宴吧。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