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继去年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巨著《三体》夺得科幻界最高荣誉雨果奖之后,80后作家郝景芳的中篇小说《北京折叠》再次获得了雨果奖的青睐。但是事实上《北京折叠》中的科幻元素并不多,作者的笔墨更多都是在描写几个小人物在科技大幅发展的未来世界中的命运。
如果说《北京折叠》真正打动科幻读者的地方的话,那无疑就是作者在人工智能已经成熟的未来世界中将机器对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进行了生动地描绘,再次引爆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讨论热潮。
其实在《北京折叠》之前,早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挑战并战胜韩国围棋九段李世石的比赛就已经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人工智能,不以理工男的思维,不讲复杂的科学原理,而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就像《北京折叠》一样。
首先,人工智能是个什么东西,我们身边那么智能的装置都不算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很大兴趣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的研究目标是用机器,通常为电子仪器、电脑等,尽可能地模拟人的精神活动,并且争取在这些方面最终改善并超出人的能力。
简单来说,根据计算机之父图灵设计的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个人使用任意一串问题去询问两个他不能看见的对象:一个是正常思维的人;一个是机器,如果经过若干询问以后他不能得出实质的区别,就可称此机器通过了图灵试验,此机器具有人工智能。
然而我们当前的所有智能的机器都并不具有可比肩人类的智慧,目前所谓的“人工智能”装置,其实都只是“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比如iPhone搭载的语音助手Siri,其回答全是程序员设计好由固定触发词触发的而已,一旦你的提问在她的设置之外,Siri就只会回答“我不明白”或者“需要百度……吗?“
无可否认,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远远超越人类,但是在复杂的逻辑运算方面与人类还是有巨大的差距。超级计算机可以每秒运算百亿亿次,但是让它做韩国美女连连看它也得抓瞎。
所以说虽然人工智能的概念如此火热,事实上还并没有人真正接触过人工智能,所谓的人工智能还只存在于理论中。
人工智能将会使穷人饿死?
《北京折叠》中描写了年近五十的垃圾工老刀面临工作被机器抢走的恐惧,这也是当前面对人工智能最主流的声音。
当人们赖以为生的活计被夺走,维生的能力丧失时要怎么生存?社会将变成什么样的炼狱?饥饿是动乱的源头,这是历史给我们上的生动一课。不过,这恐怕也只是我们杞人忧天的想法罢了。
工业革命以来,人口飞速发展,并且机械、流水线取代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社会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动乱。相反,工业的兴起却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需求,工业化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新面貌。
其实每当有先进的科技带来巨大变革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危机论产生,就像工业革命时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里描写的那样。又或者现在将互联网当做洪水猛兽的人也不在少数,近两年淘宝、电商绝了线下店后路的担忧之声不绝于耳,然而事实却是淘宝和电商创造的全新产业链反而容纳了更多的人。
人工智能替代人类使世界变成地狱,只是人们想多了
人工智能技术一旦成熟,其成长速度将会远远超越人类,但是初期高昂的人工智能成本应该会使其替代人类的进程进行得比较缓慢,毕竟成本才是资本家考虑的主要因素。
短时间内可能一些高危工作或者人类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将会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化,成本的下降,人工智能替代人类的未来终将在利益的诱惑下,在资本家的推动下实现。
这时候,《北京折叠》中的故事有可能会化为现实,社会下层的人民苟延残喘,而上层贵族则依靠人工智能的工作独享近乎全部的社会资源。贫富差距还不是最恐怖的,社会上升通道完全封闭的绝望将使得下层空间变成真正的人间地狱。
但是,事实上《北京折叠》就像《我们》、《1984》里的反乌托邦式的情形一样,是不稳定和不现实的,更多的是一种隐喻和极端化的设想。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落地将会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到时候,也许反而真正实现了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或者说“无产主义”)理想也未可知?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