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信巨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以下简称AT&T)与时代华纳公司22日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收购协议,前者将以每股107.5美元的价格,以股票和现金的形式收购后者,交易总额将达到854亿美元。
这是一次顺理成章的“牵手”,对于AT&T来说,这家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在近年来激烈的行业竞争和移动互联网变革中,面临着业务转型压力,亟待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而对于时代华纳来说,作为一家相对纯粹的内容提供方,需要找寻一棵“大树”来维系内容生产的高额成本以及应对收入结构相对单一、行业趋势变化所带来的业绩的不确定性。
再放眼到整个行业,传统意义上作为分发渠道的运营商与内容提供方的“抱团”已经成为新一轮趋势,3个月前,另一家电信巨头Verizon以48亿美元收购雅虎,一年前又收购了美国在线,AT&T在收购时代华纳之前,还将美国卫星电视服务商DirecTV收入囊中。
从2000年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以千亿美元的天价合并,到互联网泡沫破灭,再到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来临,电信和媒体巨头不得不因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而做出业务调整:人们坐在电视机面前的时间越来越少,盯着手机屏幕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不再爱打电话发短信,而是通过网络语音或文字交流,传统新闻不再受亲睐,人们更愿意从社交平台获取资讯,这些变化给巨头带来焦虑,而顺应趋势可能是应对这些焦虑的唯一办法。
收购时代华纳将加速AT&T业务转型
从近年来AT&T的经营状况趋势便不难看出,传统的运营商业务增长陷入停滞,AT&T亟待扩充新的业务以维持公司经营的增长。
2015年,AT&T以4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DirecTV,后者是卫星电视服务商,在美国主打体育类赛事内容的播放,该收购是AT&T在传统的有线电视服务业务上的一次补充,收购完成后,AT&T成为美国以及全球最大的付费电视服务提供商,覆盖美国地区用户2600万,覆盖拉美用户1900万。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网络流媒体的视频观看方式,传统的电视业务同样受到挑战,在趋势更为汹涌的消费者的“去有线”化活动中,AT&T仍需要寻找新的标的。
在收购DirecTV完成后,AT&T的2015年财报以开始将所有经营业务活动分为四大板块来呈现:分别为商务解决业务(Business Solution)、娱乐集团业务(Entertainment Group)、消费移动业务(Consumer Mobility)以及国际业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
从这四大业绩板块来看,面向企业用户的商务解决业务依然占据AT&T经营业绩的最主要部分,其次是消费者无线业务,比例最低的是娱乐集团,但从财报中反映的情况来看,各自业务线在近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占据业务收入规模最大的商务解决业务,从2014年以来,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从54%下降至49%,同样,消费者无线业务的比例也在同期从28%下降至24%,而娱乐业务则从2014年的7%的比例,上升至2015年的17%。
毫不夸张地说,从财报呈现的情况来看,AT&T这家牌电信运营商正在经历着业务变革,新老交替正在悄然发生。代表着传统的宽带、无线业务的增长放缓甚至陷入停滞,而代表新兴的内容业务正在加速增长。
AT&T对时代华纳的收购如果顺利完成,将意味着未来AT&T从电视和媒体服务获得的收入将占据其总收入的40%,对于这家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是一次根本上的业务转型。
在收购宣布当天,AT&T首席执行官Randell Stephenson表示,“优质内容永远都会取胜,无论在大屏幕、电视屏幕还是移动屏幕上。”
不难预见,如果并购交易最终完成,时代华纳的众多优质内容资产将更多体现在AT&T的无线业务中,用户在获得基础移动业务的同时,也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内容层面的增值服务。
从财务角度来看,此次800亿美元的巨额收购对AT&T来说代价不菲,该笔交易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完成,AT&T需要通过举债筹集部分现金,截至今年6月,该公司的长期债务为1173亿美元,为了这笔收购增发的债券将使得长期债务触及2000亿美元,此外,增发的股票将为AT&T带来更多的股票分红成本,预计每年在120亿美元左右。
时代华纳:精品内容资产仍需“背靠大树”
对于时代华纳来说, 此次收购既是一次多年来转型努力的成功 也是迫于行业压力的无奈之举。
关于时代华纳,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0年与美国在线的合并,当时这桩总额1640亿美元的史上最大并购,结果却不尽人意。
受到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合并后公司业绩瞬间跌入谷底,2002年,收购完成仅一年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出现了990亿美元的创历史纪录的净亏损,市值也从2260亿美元急剧缩水至200亿美元。
从2008年开始接手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的Jeffrey Bewkes将这一次合并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错误”,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Bewkes对时代华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有线等业务逐渐剥离出去,业务也更专注于内容提供层面。
如今,时代华纳早已不是早年巨无霸型的传媒巨头,而是一家提供精品内容的生产商,时代华纳旗下拥有CNN有线新闻网、TNT、HBO、华纳兄弟电影和电视工作室等。
但就像几乎所有内容生产者都难逃的宿命一般,时代华纳也面临着以广告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单一、增长缓慢的困境,过去3年,时代华纳的净利润几乎零增长。最新一个季度,时代华纳的收入甚至出现了5%的同比负增长。
为了应对这样的困境,在Bewkes的主导下,在立足于精品内容的前提下,时代华纳也在付费订阅、流媒体播放等领域做了广泛尝试,例如HBO Now便是时代华纳近年来拥抱越来越多用户通过网络流媒体播放视频内容这一趋势的具体举措。
目前,HBO NOW可以通过亚马逊、苹果、谷歌、Roku等网络TV平台向订阅用户提供内容服务,与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也大大扩展了HBO触达的用户群体。
时代华纳旗下的众多精品内容资产也在近年迎来了诸多关注,两年前,21世纪福克斯公司向时代华纳抛出了“橄榄枝”,提出每股85美元的收购要约,但该收购最终未能达成,为此,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Jeffrey Bewkes也承受了来自投资者一方的诸多压力,在最近两年中,Bewkes除了继续坚持其专注于内容生产的业务以外,为公司寻找到更好的一个收购条件也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因而无论对于AT&T还是时代华纳来说,这笔收购看上去更像是一次“顺理成章”的牵手,对于AT&T来说,需要通过对优质内容的收购完成传统电信业务向新媒体业务的转型,对于时代华纳来说,需要依靠像AT&T这样更大的“靠山”来维持内容生产的巨大投入以及面对收入模式单一、行业变化趋势带来的业绩的不确定性。
巨头的焦虑:寻求新的业务增长
实际上,AT&T对时代华纳的收购是近年来电信行业进军媒体领域,向内容生产业务扩展趋势的一个最新例子,AT&T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Verizon,近年来在该领域同样大动作频频,最近的一次是以近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
对于Verizon来说,其与AT&T几乎有着同样的处境:Verizon和AT&T分别是美国第一和第二大无线运营商,各自都拥有着上亿的无线用户,占据着绝对垄断地位,但在这一轮4G网络升级完成后,两巨头的无线运营商业务都没有太多的增长空间,甚至出现下滑,在第三季度中,Verizon的收入出现同比下滑,月手机订阅用户流失了36000个。
另外,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看电视,有线电视运营商多年来的付费电视模式正在被更为灵活、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的互联网流媒体视频所颠覆。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运营商的收费模式也不得不随之发生巨大转变,从过去的从语音、短信服务为主转向流量收费为主,但由于行业竞争的原因,运营商从流量收费上也难以赚到钱。
与此同时,无线运营商自身的传统业务甚至也在受到新的进入者的挑战,Comcast和Charter等传统有线电视服务商有计划提供移动无线服务,互联网巨头谷歌也在打造自己的无线运营服务。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为了寻求业绩新的增长点,两家巨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伸向内容生产领域,无论是时代华纳这样传统的电视内容生产商,还是像雅虎、美国在线这样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实际上殊途同归。
在进行了对DirecTV和时代华纳这两笔大的收购后,AT&T首席执行官Randall Stephenson的战略意图也显得更加清晰,在上个月的一次投资者会议上,他曾表示,“目前用智能移动设备观看在线的电视视频内容依然处在早期阶段,但未来将出现快速增长。”
因而不难预见的是,DirecTV和时代华纳的优质视频内容,将更多地与AT&T的消费者无线业务相结合,在传统的无线运营商业务之外,AT&T将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
而对于Verizon来说,对美国在线和雅虎的两笔收购,意图更多的是打造在线广告业务,Verizon曾表示希望在在线广告业务上与Facebook和谷歌这两家互联网巨头站在同一个竞技场。
从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天价合并,到互联网泡沫破裂,再到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行业趋势不断发生巨变,对于AT&T和Verizon这些巨头来说,应对的方法或许只能是顺应趋势,这些动辄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代价不菲的收购,便是这些巨头为未来所下的赌注。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