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浪静的电视圈,今年6月被一个来自美洲的纠纷打破了,鸿海和海信这两个中国企业在大洋彼岸,开始了对夏普品牌的争夺战。
2015年日本夏普与中国海信达成协议,将其在美洲(巴西除外)的品牌使用权和渠道交给海信,自16年起,为期五年。
然而时间只过去了一年,在6月9日,夏普在美国纽约和加州法院同时起诉海信,要求收回品牌使用权,并索赔一亿美元。
尽管在在事件发酵一周后的6月16日,夏普在纽约撤回了诉讼,但据知情人士介绍,夏普此举是应律师团要求,集中力量专攻在加州对海信的诉讼,目前,在美国加州法院的官网中,夏普诉海信的案件也仍然显示正在进行中。
时隔一年,夏普却找到了更好的靠山
这次关于夏普品牌的纠纷,其实是关于两个靠山的问题,一个是海信,一个是鸿海
2015年。夏普经营困难,亏损严重,苦苦寻觅摆脱困境的方法。最终,夏普将其位于墨西哥的工厂股权及资产,外加夏普品牌在美洲的5年使用权以2370万美元的超低价格出售给海信。
紧接着夏普的处境出现了转机,鸿海在2016年初以3888亿日元的价格将夏普收购,计划用鸿海本身的供应链优势配合夏普的技术优势,不仅要让夏普扭亏为盈,更要重新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夏普的高端品牌光环。
从那时开始,鸿海就与海信开始商议夏普品牌的回归问题,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这才最终导致了夏普与海信在美国的诉讼官司。
鸿海与海信 谁才是适合夏普的干爹?
近年来,出海寻找全新市场机遇,成为了中国电视厂商中的主旋律。对于既多金又缺乏全球经营经验的国产电视厂商来说,遭遇身价暴跌却又在全球拥有巨大用户存量和知名度的“液晶之父”,让海信接手夏普成为了当时最好不过的选择。
根据业内的估算,以海信的营销能力,墨西哥每年300万台的产能,加上夏普固有的高端品牌号召力,预计在美洲能够给海信集团带来超过20亿美金的利益,这使得海信没有理由将口中的肥肉吐给鸿海。
然而,鸿海对夏普品牌据理力争的依据在于,海信在美洲攫取利益的同时,也对夏普品牌造成了伤害。
众所周知,夏普长久以来形成了一个铁则,不同于其他品牌混用面板的现状,凡是夏普品牌电视,夏普都必然会使用自家生产制造的液晶屏。这是“液晶之父”的骄傲,也是夏普品牌高端形象的支点,更是夏普用户对夏普电视的期待。
然而在海信旗下,美洲销售的夏普打破了这一原则,开始使用国产液晶面板。这样一来,无论产品销售利润是否有所提升,都违背了夏普品牌的初心,也引发了不少用户的反感。
当然海信并不认可这样的指责,认为其做法对夏普品牌的声誉没有影响,甚至使夏普电视在美洲市场的表现不断走高,但鸿海更担心的或许是在美国销售低端定位夏普电视的行为,会对日后的品牌形象留下隐患,担心会在5年合约期满后,给鸿海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市场,难以完成是夏普品牌在全球重回高端市场的重任。
鸿海为这种担心所付出的实际行动,正是纽约撤诉而专攻对海信在加州的诉讼。此前有消息称夏普撤回了在纽约对海信的诉讼,引发媒体猜想鸿海已经与海信私下达成协议。但事实是,根据夏普美国律师团队的建议,因为州法律之间的差异,集中力量于加州的诉讼案可获得更高的胜率,有更大机会让夏普品牌的回归鸿海。
从目前法律层面上,夏普品牌仍然掌握在海信手中。但从“夏普电视用夏普屏”的角度,未来夏普全面回归鸿海,重新回到其理应存在的高端市场,应该是对市场,对用户更好的结果。
对于夏普品牌问题,在加州可能重新对海信提起的诉讼,电科技(公众号:电科技)也与此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联系了夏普品牌国内方面的负责人,但夏普方面表示并没有更多值得分享的新消息,认为衡量品牌的标准还得靠业绩说话。
而与电视品牌业绩息息相关的自然是产品品质如何,用怎样素质的屏幕,由此看来,鸿海对海信在纽约的撤诉,也只是新一轮夏普品牌争夺战的另一个开始。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