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屏电视不是未来,它只是现有液晶技术的加强版,在下一代显像技术面前,它的前进空间已被压缩至极限。就像即使在三轮车上装一台马达,表面看来具备了一定动力,但它只是台三轮车的本质依然无法改变。
所谓叠屏,并非指折叠屏,而是说在前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中夹置一层黑白液晶的屏幕显像技术,借助这层单独的液晶层进行精密再控光,最终输出高对比度、色彩精细的画面。说到底,叠屏是液晶面板技术的一道支流,并没有在本质上进行突破。
有人视它为LCD显示技术的救星,也有人将其贬之为“旁门左道”而不屑一顾。公平地说,作为一项技术的叠屏工艺,在液晶领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性探索,但是在诸如O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纷至沓来的今天,叠屏这项类似于君主立宪制的改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那么,作为“LCD永不为奴”的权宜式操作,这项不走寻常路的新技术又能为市场带来怎样的改变,最后又能走多远呢?
给三轮车装上马达
自问世以来,OLED面板就靠着明艳的色彩效果、响应速率快以及高对比度的优势一步一步蚕食LCD市场。期间虽有高呼“LCD永不为奴”的声音,但依旧阻止不了市场奔流至OLED浪潮。
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高端手机集体向OLED看齐,大屏领域由于价格因素让LCD得以暂得有了喘息机会,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像中国队的下半场,留给LCD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从画面效果来看,叠屏技术仿佛成为了LCD最后的救命稻草。但很可惜的是,它并不完全是。
首先,叠屏技术难以符合未来电视轻薄化的趋势。由于叠加了一层液晶,这使得叠屏电视在厚度控制上会超过一般电视,而OLED电视的特性之一正是去掉了背光模组所带来的轻薄。在家居体验日益提高的今天,采用叠屏技术的电视很难与寸土寸金的家居环境完美相容。
因为本质是LCD的缘故,采用叠屏技术的电视画面响应速度并没有因此而改善。在像素自发光的作用下,OLED电视的像素点明灭速度更快,实时画面相应也就“无拖影”,而叠屏技术下的LCD双层液晶分子在排列转换时的延迟性会更加严重,响应速度要来得更低,换言之,拖影成为叠屏电视难以克服的障碍所在。
此外,叠屏电视在理论上也会有相应的功耗增加、可视角更窄等问题。不过在显示效果这块,叠屏电视通过精细背光控制确实可以达到高色彩对比的效果,较传统电视有着更好的暗色表现,但液晶的本质属性注定了叠屏技术只是另开花枝,并不能完全地跳出原有的技术限制,止步于单点突破而非全面迭代。
总体来看,叠屏技术只是在某一个方向上进行了突击强化,目的只是为了与OLED在暗色表现上一决高下,进而分化LCD原有品类,重新塑造LCD的优势点,而这个优势点的初衷则是价格——针对价格高企的OLED。
然而,一旦OLED价格主动下放后,叠屏电视所有费尽心思的强化手段就会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无一幸存。
叠屏电视的时间差战术
叠屏技术并非是一项近期才有的技术,之所以在今天能够被推出,主要还是有厂商瞄准了一个市场上的时间差——目前OLED的总体产销量还处于爬坡阶段,而这个时间窗口大概还会存留半年左右。
据IHS的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将达700万台,年增长率在70%以上。而在这之前,OLED生产线的产能需求主要会满足于手机等小尺寸产品供应,大尺寸产线难以满足铺货需求,再加上OLED电视配套宣传力度不够,价格又一直维持在高端定位,在市场上缺少与LCD对垒的机会。而当国内的数条OLED产线完成投产后,这一问题自然会被迎刃而解,只是在现在这个档口,OLED确实难以腾出足够的产能供应市场需求。
因此,在这个时间差里,叠屏技术叫板OLED可以说是掐着秒表而来,准点离开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就在这段时间里,相比较传统液晶电视,叠屏电视的闪光点确实无法反驳。
叠屏技术出现的初衷是为了狙击OLED,价格自然也会比OLED低一个档位。但是,市场价格是动态波动的,一旦OLED价格下沉,用户接受叠屏电视就会天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价格风险,价格优势成为了叠屏电视的一柄双刃剑。
据电科技了解,相对于普通液晶电视,叠屏技术方案的成本大约多出“150美元上下(千元左右)”,如果是只是花费千元左右的成本来换取暗色显示效果的提升,这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然而,也许是因为产量未达平衡点的缘故,目前叠屏电视的价格却与OLED电视形成了倒挂。以近日海信推出的65吋叠屏电视为例,17999元的售价已经比创维的OLED电视S8A贵出了2000元,仅比同尺寸索尼OLED电视电视A8F便宜了一点点。
叠屏电视有技术亮点,但其过于“偏科”的参数以及堪称昂贵的费效比(千元的成本,破万的价差),是否会让消费者产生“冤大头”的顾虑,目前不得而知。
毕竟,叠屏电视本质上还只是液晶。
叠屏技术虽有亮点,但液晶的本质注定了它的前景远没有OLED长远。叠屏技术想要入局市场,只能掐着秒表火速驰援,因为大尺寸OLED面板的产能已经在蓄势待发。
市场上OLED电视的需求在增加,上游OLED面板厂商也纷纷追加生产线或是留出大尺寸OLED面板产能。
近日,LGD表示广州8.5代OLED面板生产线将于8月份投产,主要生产55-77英寸OLED面板,月产能将达6万张。
国内厂商BOE、华星光电和友达广电等也在积极布局投产OLED生产线,不同于蒸镀工艺,它们更希望从喷墨OLED工艺开始。其中BOE已于去年成功研制基于喷墨工艺的55英寸OLED屏幕,友达光电也于今年建立了一条喷墨工艺OLED生产线。
相比于蒸镀工艺,喷墨OLED最大的优点在于降低OLED的成本,从而击穿现有大尺寸OLED电视高价区位段。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内外上游产业链都在积极推动OLED面板生产线建设,而在OLED产业内部,喷墨工艺也在等待进一步酝酿成熟,以期带来成品价格的逐步下降。
IHS的数据表明,国内OLED电视市场销量明年将超过80万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在89%年增率。从现有的生产线产能来估算,未来两三年内OLED电视市场就会迎来真正的爆发,等到喷墨工艺成熟普及,OLED电视势必将成为主流,而叠屏技术作为液晶电视的一次品类升级,从根本上注定了,不仅无法领导行业的下一波技术潮流,也确实无力狙击OLED大步向前的时代趋势。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