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立到“恰饭”,好好的视频评测怎么都成了“产品说明书”?

电科技袁创05-12 11:23

你有多久没完整的看过一期数码产品的视频评测了?

诚然,由于可以呈现出动态的内容以及声音信息,视频形式的数码产品评测可以带给观众近距离的体验感。

但是媒体的表现形式以及博主与厂商藕断丝连的关系,也决定了视频评测会慢慢的背离“产品出厂检验器”的初衷,进而削弱内容的可看度。

图片1.png 

以魅族17的视频评测为例,除了主持人不同,不论是Zealer、小白测评还是科技美学,关于魅族17的“夸赞”几乎是一脉相承的,这无疑背离了“测试后再评价”的初心。

经常观看这些评测视频的朋友可能认为,这种评测风格理所当然,但是,如果我们纵向把握中国视频评测进化史,就能发现,最初的视频评测内容与现在是决然不同的。

从独立到“恰饭”

10年代初,随着移动终端和网络带宽的爆发,王自如、那岩和彭林相继切入视频评测赛道,创办Zealer、科技美学和杀价帮(FView)评测机构。

图片2.png 

可能是怀着满腔的热血,初创期的视频评测机构并没有被资本所裹挟。一方面,在机器的采购上,大部分机构选择自己购买或者租借,比如那岩就曾透露为了买手机“经常关注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生存,这些机构也开始通过搭建二手手机交易平台、手机维修、淘宝店引流等方式进行流量变现。

图片3.png

不过遗憾的是,因为转化率并不高,再加上购买产品、养活团队需要耗费不小的费用,独立的视频评测机构,比科技美学、FView继在2014年左右停摆。

视频评测三巨头唯一活下来的,只剩王自如的Zealer——当然,这并不是因为Zealer成功找到了一条独立的发展道路,而是拿到了雷军的天使投资。

图片4.png

有意思的是,即使拿到了雷军的投资,Zealer依然标榜自己“独立、客观、第三方”。但是在产品的评测上,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Zealer对于小米2014年的旗舰小米4的缺点试图掩饰,而不加以批评。

本以为在Zealer的带领下,“拿某一家厂商钱而对其他厂商独立、客观、第三方的道路”将成视频评测的主旋律。然而罗永浩的出现,彻底打乱了这个节奏。

图片5.png

2014年,王自如在评测中全方位diss 罗永浩的首款智能手机Smartisan T1,随后,罗永浩邀请王自如针对Smartisan T1的评测,进行一场直播对峙。护子心切的罗永浩不光一一反驳了王自如对于Smartisan T1缺点的看法,更是猝不及防地将Zealer接受了数家金主注资的真实面孔。

这也直接促使王自如完成了一个转变——既然要活下去,那么坦坦荡荡的采取传统媒体的广告营收形式,又何尝不可。

巧合的是,在王自如之后,那岩、彭林也相继复出,再加上新入局的小白测评、何同学等KOL,“恰饭”逐渐开始成为视频评测行业的主旋律。

恰出来的产品说明书

当然了,我们不否认“恰饭”确实可以让评测机构活的更自在一些。比如,小白评测2019年终总结的时候曾透露,19年的总营收为100万人民币,虽然这其中包括小白电商、视频平台分成等项目的收入,但是结合上文提到的最初的视频平台机构独立探索营收失败停摆的信息来看,想必这100万人民币的总营收大头都来自厂商的赞助。

另一方面,由于视频评测赛道玩家众多,新品评测发布的越早自然也就可以收割越多的流量,因此,“抢首发”也成了这个行业不约而同的做法。

图片6.png 

顺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发现,往往与厂商有合作的评测机构可以在发布会前拿到产品,因而也就可以更早的赶制出视频内容,对等上市后才能自行购买体验产品的独立评测机构实现降维打击。因此,为了“抢首发”,也有越来越多的评测机构选择与终端厂商达成合作。

不过,由于视频评测主打的是主观意义上的“评”和“测”,在不牵涉利益时,可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肆无忌惮你的评价产品。而一旦牵涉到了利益,就出现了我们上文提到不同评测机构对于魅族17的产品解读如出一辙的问题。

归根结底,在利益面前,“恰饭”的视频评测机构被戴上了一个紧箍咒——不能说缺点,一切内容导向都要与厂商的产品宣传相契合。

图片7.png 

在评测产品的时候,大部分视频评测都会出现避重就轻的问题,也就是着重说产品的卖点,无限缩小产品的缺点,或者不提缺点。比如由于魅族17并不具备3000元价位的常见的防抖功能,因此,大部分视频评测也就不涉及相关的测试。

其次,在产品结论的时候,为了顾及厂商的利益,一般视频评测都仅仅是将产品的亮点总结一番,再根据产品的定位给特定的人群推荐一番。并没有客观的反思产品的行业价值以及产品可能的进步方向。

图片8.png
这两方面的因素放大到极端,让曾经的那个怒斩白蛇的白衣少年王自如喊出“wow,awesome,这是我独享的moment ”。

图片9.png

另一方面,2019年中,从0起步的何同学可以通过炫技般的剪辑和通俗的讲解,以“技巧大于内在”的方式,在视频评测行业已经发展到后期的时刻强势逆袭,也从侧面说明了整个行业内容层面死板的通病。

图片10.png
不过遗憾的是,成名后的何同学短短半年时间就步入了前辈们的后尘……

换个恰饭的对象?

那么,整个视频评测行业真的就只能成为厂商的“二次发布会”了?其实只要回到上文开头部分,解决评测机构的吃饭问题,就能避免这一切矛盾。

图片11.png

以美国独立的非盈利组织《消费者报告》为例,其也是通过给消费者带来真实有效的评测信息存活的。但是成立至今《消费者报告》从未受刊登过任何广告,收入来源完全依靠700万的付费用户。

图片12.png

有意思的是,王自如也曾在2018年末效仿《消费者报告》的模式,推出“十万人俱乐部”,单向想向用户收费,为付费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内容。然而遗憾的是,可能是遗毒太深,Zealer的收费内容依然没有做到“独立客观第三方”,观点与产品始终与厂商藕断丝连,运营一年后,无疾而终。

虽然“十万人俱乐部”没有收到可期的效果,但是我们毕竟看到了视频评测机构试图摆脱厂商意志力的努力。

好的消息是,与视频评测机构相辅相成,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付费意识与日俱增。以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数据为例,2018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惊人的7423亿元,同比增加了16.6%,其中互联网用户付费金额达到了3686亿元,接近总规模的一半,同比增加了 15.8%。

想必在用户付费意识增强的大环境下,认真做内容的视频评测机构是可以效仿《消费者报告》的模式,让内容和观点彻底为用户服务的。

总而言之,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给观众带来更有价值的内容,视频评测机构们终归还是应该循序渐进的摆脱“传话筒”式的角色,找到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发布会的枯燥内容。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