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时间里,领先者Instagram变成了追随者。
2010年10月,Instagram上线App Store,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图片拍摄和分享应用。Instagram的成功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
首先,instagram将简单、优质、快捷的核心元素充分运用到了app当中,虽然拍照、分享、滤镜、点赞和评论功能都不是它首创,但是11款精选滤镜,统一的方形构图,一键分享到主流的社交平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让用户十分迅速的拍摄出一张文艺又精美的照片并将它分享给自己的好友。尤其是到今天任然没有改变的11款滤镜让“Lomo”这一传统相机的拍照方式彻底的数码化。即使现在随便哪个照片处理app中都能找到成百上千了滤镜,我也仍然用instagram来处理,原因很简单,11个已经完全足够,何必大海捞针的去从几千个滤镜当中选一个效果差不了多少的呢。
其次,Instagram推出的时机正值App Store迅猛上升期,用户急需这种新奇、方便、很“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手机拍照能力越来越好,传统卡片相机逐渐被淘汰出市场。很多app还在摸索如何利用日益强大的移动设备和互联网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将Photoshop搬到手机和平板上来-事实证明这是一条错误的道路。而当时Instagram的出现引爆流行,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所以如果Instagram没有在那个时刻发布出来,仍然可能会有另外一款应用做它所做的事情。这就好像911成就了黑莓手机一样:“你以为是你创造了时代,实际上是时代创造了你。”
这都是发生在Facebook收购了Instagram之前。
2012年4月Facebook宣布以现金+股票,总计10亿美元的出价收购Instagram。Facebook有必买之道理,Instagram有必须出售的理由。马克·扎克伯格承诺“Instagram将独立运营”,Instagram开始自己一轮新的商业化和新功能尝试。
先来回顾一下Instagram随后的几次重要的变化:
2012年底,Instagram首次想尝试商业化便在更新的服务条款中标注将有权出售用户的照片,而这一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至于CEO Kevin Systrom不得不迅速做出解释表示并不会出售用户照片。
2013年的6月上线了视频功能,这一动作算是Instagram上线以来功能上最大的改变,虽然相较Viddy和Vine都已经晚了很多,但视频功能发布24小时后,仍然有用户上传了总共超过500万段视频。但视频始终没能大热起来,Instagram还是那个以图片为主的分享社区。
然后12月,direct上线了。这项有点类似snapchat又有点类似IM的功能虽然有着商业化的可能性,可仍然摆脱不了Facebook对于“阅后即焚”类应用的怨念。据Fortune的消息,每月会有25%的人使用这一功能,没有更官方更丰富的数据还无法判断这一功能是否成功,不过,过于隐蔽的位置和长久以来建立的用户习惯以及阅后即焚的应用不断涌现至少让我这半年多来大概只发过2,3张照片,收到过4,5张照片,其中有一半是刚上线时候发生的,还有一张照片好友一直没有阅读-他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个功能。
这两个功能并没有获得多大的成功,至少没有改变Instagram的玩法,用户仍然没用通过它来社交,广告主也没法插入太多的视频广告,而且,相比起用Instagram处理照片之后同步到众多平台,许多用户会使用别的应用拍摄视频然后分享到Instagram平台,对Instagram来说由内容制作平台变成了内容分析平台并不是一件好事,只不过是变得跟众多平台一样可以随时舍弃了。Instagram,或者说Facebook并不甘心这样,自己曾经是照片处理和分享领域的领头羊、先驱、成功者,在另外的分享领域也一定可以有一番作为!
然后我们看到了,最近先后推出了Bolt和Hyperlapse两款应用。其中Bolt可以被认作是direct的进化,Hyperlapse则是视频功能的扩展。
显而易见,在“Instagram式”的照片分享之路已经几乎走到尽头的时候-滤镜不能再增加(现在一张照片的处理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了),尝试的几个模式也没有获得特别好的反响的时候,Instagram想利用自己成功的模式在两条新路上获得同样的成功。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在另外的两条路上Instagram已经不是先驱者而是跟随者了。当初,有不少的应用企图跟随、模仿、复制Instagram,最终都没有获得成功。现在,Instagram也想去走别人的路……
bolt包含了点对点的图片分享、短视频、撤销信息、一键发送以及阅后即焚,但它并非第一个这么做的app,所以bolt甚至没有世界范围内上线App Store。Hyperlapse只有一个拍摄延时摄影功能。按说这只是视频处理的一项却独立成一款应用,用户只有真的想拍摄延时摄影作品的时候才会打开它,完全违背了Instagram的简单操作却能产生高质量内容的做法。虽然团队可以用技术算法让视频变得专业,但却没办法解决用户一直举着手机拍摄重复内容的烦躁感。
手握数千万用户却没有办法转化成收入,照片处理和分享这条路几乎走到了尽头,看到图片IM和视频社交道路上的机会,却只是选择了追随。
4年时间里,Instagram就这样从成功的领先者,变成了无奈的追随者。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