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移动裁员背后:平息与索尼中国内斗

新浪科技佚名11-11 10:06

一场突如其来的裁员,让索尼再一次被置于风口浪尖上。索尼集团开始大幅度裁掉索尼移动中国区的研发团队,将核心业务迁移至东京总部,既有连续亏损多年的资本压力,也有平井一夫强调了数年“OneSony战略”意志体现。但许多一路从索尼爱立信坚守过来的老员工,斥之为冷血。在这场无法评判的争斗中,显然双方都是输者。

硬件部门全军覆没

11月4日上午10点,上百名员工聚集在索尼移动北京研发中心的楼下,默默地拉出了十多米的集体签名横幅,要求公司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公开”,公布出详细的裁员名单,和员工对等协商。

一名参加活动的索尼移动员工告诉记者,原因是这次裁员是在非公开的状态下进行,并且部分员工与索尼官方签署了保密协议,这种做法有失公允。

记者从部分现场员工口中了解到,目前的赔偿方案是N+2+2原则,即以工作年限作为基础,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同时再补偿2个月工资,当场签署协议的还能再获得2个月工资补偿。

“被公司HR部门通知了,去签协议就拿N+2+2,不签协议只有N+2补偿。现在手头的项目都暂停了,同事们没心思上班,谁都担心下一个会是自己。”一位本地化研发部门的工程师忧心忡忡地说道。

一位在索尼移动供职数年的高管王思(化名)对《IT时报》记者透露,第一批裁员800人,第二批裁员1500人,将在明年3月前完成。总共裁员人数占公司95%以上,研发团队几乎全盘砍掉,目前只保留销售部门清理库存。

“销售部门现在还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进一步的明确通知。但将来可能会并入索尼中国(上海)公司,成为与数码相机、音频娱乐等部门平行的二级部门。”王思推断,与在其他国家的调整策略一样,索尼移动的研发业务全盘迁移往日本东京总部后,销售部门也会被重新规划,但也不排除成立独资子公司单独运作的可能。

内耗与重生

10月31日,索尼总裁平井一夫出现在了股东会议上,全程面无表情地读完2014年第二季度的财报。只能用难看二字来形容索尼在这一季的表现,第二财季索尼集团亏损7.85亿美元,营收只增长7.2%,其中移动业务运营亏损高达15.78亿美元。

更致命的是,索尼集团为移动业务计入了一笔16.15亿美元的商誉减值,这意味着管理层判断至少未来三年内移动部门不会有太大的经营改善,并且中长期看衰这块资产的盈利能力。同时,索尼还改变了移动业务的策略,宣布将集中精力于高端型号,同时将智能手机销量预期从4300万台下调至4100万台,这是索尼继7月之后第二次下调智能手机销量预期,索尼年初设定的目标是5000万台。

事实上,此次裁员过后,意味着索尼移动在中国将名存实亡。高达2300余人的裁员规模,对于只有2700余人的索尼移动来说很难承受,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索尼移动前身是索尼爱立信,在被索尼全资收购后只负责一些本地化工作,像针对国内市场研发M2、M35C等部分低端的千元机型,以及面向中国三大运营商的定制机。但随着全网通制式芯片的普及,以及索尼移动总部停止对中国市场特定手机型号的开发,该部门已经没有存在价值。

“本地化产品早该砍掉了。”王思对记者直言,以往本地化团队所主推的千元机产品,在硬件参数和价格上无法与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抗衡,而且索尼的品牌影响力也很难覆盖到对价格敏感度很高的消费群体。但在具体的终端渠道与营销中,这类市场表现平平的产品却占用了大量核心产品的资源。“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一起抢广告位和柜台陈列,这种怪象也就索尼移动有,这种内耗带来了巨大的拖累。”王思说。

OneSony战略受益

在中国区,索尼移动和索尼中国是两大举足轻重的角色。前者负责索尼Xperia等全系列手机的研发、营销,后者只负责数码相机、家电产品。此前,索尼高层一直试图在中国区推动OneSony战略,改变以往集团子公司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掣肘的局面。

但事实是,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的内耗从未停止过。

“索尼中国消费电子事业部一直想完全吞并索尼移动,但日本高层很清楚落后的管理和运营方式跟不上手机行业的步伐,所以并没有推动这方面的变革。”一位索尼移动人士表示,Z1的运营权仅仅是中国区开始尝试合并试水的一个标志,但最终的结果是失败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索尼中国传统的数码家电类业务运营思维,很难跟得上飞速变化的移动端手机业务。

事实上,在大多数索尼员工眼中,这次裁员所引起的变化,对索尼在中国的业务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索尼移动的产品研发条线回归总部,有助于打造出真正秉承索尼工业设计传统的优秀机型,也能够脱离以往低端智能机占用大量研发、渠道资源却表现低迷的怪象。

“尤其是索尼移动销售部门的调整,能够避免与索尼中国的争斗与内耗,也会使得Xperia这种真正的OneSony核心产品的营销更加顺畅。”上述人士并不悲观。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