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O2O平台成为今年最受热捧的行业,手指动一动,鼠标点一点,美食就到口了。随着巨头们不断涌入,公众目光也聚焦过来,一笔笔巨额融资投入市场,平台们卯足了劲的抢用户抢地盘,看的见的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布满了整个战场,一轮轮大战下来,有些已经仿佛迷失在硝烟中,也有些已经被干掉了。望着一路“攻下的城池”、“趋利淡漠的城民”、“跃跃欲试的对手”,不少平台已经走进了迷途,饿了么就是其中一家。
曾经清醒的饿了么 O2O餐饮外卖领头羊
饿了么是外卖O2O行业较早创立的平台,2008年由上海交大几名学生创办。前两年都在缓慢发展,2011年3月获得第一笔数百万美元投资到2014年5月6日之前,饿了么表现惊艳且清醒,发展很健康,当时日均订单量近10万单,年在线交易额超过12亿,覆盖全国近30个大中城市的超过5万家加盟餐厅。饿了么当时的整体策略是“养”,养商户、养用户、养平台。
和商家的相处之道,饿了么也曾有清醒的认识。“想要团结这股力量,就不能把分利放在第一位,这样会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认为你是在和他们争利。”这是康嘉在2013年8月的相关报道中谈到的。饿了么为商家研发的 CRM 系统,就提高了商家的效率和用户体验,这套系统可以接收、管理并打印订单数据、自助更新菜单、做自主营销。
康嘉也曾经说过不做配送,他知道配送是件极耗成本的事。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饿了么也做出很大的努力,支持在线充值和支付宝的在线支付系统等新功能的开发与时俱进,迎合了用户多种支付习惯。
为什么将饿了么清醒和迷路的时间界限划分到2014年5月6日,这是因为这一天饿了么获得了大众点评80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而自从有了这笔钱之后,饿了么就变得没那么清醒,越走越远,迷失在自己想象的“成功大道”之中。
迷路的饿了么 你要去哪里?
饿了么获D轮获8000万美元融资至今,开始疯狂扩大部队规模,员工从200人扩张到2000余人,其中地面团队庞大到1500人,据称到年底总人数会接近4000人,相当于军队近三个标准团;渗透城市从20个逼近200个,深入三四线城市;对外宣称日订单数从10万单直线上升到100万单。然而看似漂亮的数据已经把饿了么领进了迷雾之中,饿了么迷路了。我们先从表象上来看看饿了么露出来的“迷态”。
今年8月,杭州九莲庄被曝出的黑心餐厅,一下子把饿了么推上了风口浪尖,这其实不是饿了么第一次被曝出餐厅质量不合格,早在2013年就有相关曝光新闻,当时人人网上一则《揭开“饿了么”实体店的真面目:“黑店”也可竞价》的帖子引发社会关注,而今餐厅质量问题愈演愈烈,已然成为公众焦点。11月又有不少报道曝光饿了么多地区现多家无证照餐厅,黑餐厅未下线。而此前曾对饿了么进行两次约谈的杭州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表示 “现在看来,‘饿了么’的整改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
行内人士透露,其实黑餐厅的销量比品牌、有证餐厅的还要高,究其原因,黑餐厅大多没有相关证件,没有门面或者躲在深巷里,生意来源就是这些外卖平台,所以他们只有尽心服务好外卖用户,该送的饮料绝对不会忘记,不“缺斤少两”,所以用户的点评高,回头率也很高。或许这也是至今根除不了这些问题餐厅的一大原因。但是倘若任由黑餐厅发展下去,谁又为用户的切身利益买账?用户会一直看好外卖订餐平台吗?
另一件事情,网上也是盛传不休,10月份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员工打架,据行内人士称,这次双方打架斗殴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亲密接触”的背后事实就是抢地盘和用户看。双方作为在线外卖平台的竞争对手,出现业务上的冲突在所难免,但采取打架斗殴的方式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11月12日下午,中南大学附近部分店面在大街上打起横幅,抵制订餐软件饿了么。抵制的原因竟是饿了么为了继续保持优惠活动,开始让餐馆让利,餐馆成本高,利润薄,经不住如此让利。而饿了么为什么这样做?市场占有率的增加,覆盖城市越来越多,口袋里的钱也一天天减少,烧钱补贴肯定不会长久,而为了留住辛辛苦苦抢来的用户,只好和餐馆谈判让出他们的利益。
饿了么整改问题餐厅不如人意,历史遗留问题未曾有实质性的解决,这件危机公关事情的处理方式太过悠然自若,这终将会让用户失望而“有失民心”。平台和餐厅的关系应该是给餐厅带去更多利益,而不是步步逼近的让利,这种方式势必也会在餐厅这边不得人心。而和竞争对手的斗殴实属不理智不正当的竞争方式,斗殴行为疯狂至极,失去理性,难得社会公众之心。饿了么真的迷路了。
饿了么疯魔了 O2O餐饮未来真的在大学宿舍吗?
饿了么至今已经融资1.1亿美元,我们来看看这1.1亿美金带来的丰功伟绩是否真有其对外宣传的那样。
饿了么之前一直做学生市场,今年8月饿了么尝试大举进攻上海白领市场,通过分众覆盖全几乎所有写字楼的1万个互动广告屏送出20万份免费午餐,白领群体不同于学生群体,饿了么的打法不尽人意,白领对优惠补贴的敏感度不高,保守估计饿了么近乎白白浪费了400万人民币以上。
仍以学生市场为主导的饿了么客单价目前依旧还是较低的,15元。小编了解过饿了么的学生市场,在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李宇是这样告诉小编的,他们宿舍有8个人,饿了么的优惠政策经常是新用户减18元,单单减7元,为了省钱,他们都会以拆单的方式进行下单,一个宿舍8个人,一人一单总共就有8单了。这种订单构成是很不健康的,也就是说饿了么100万的订单量要除以6、除以8来缩水(每个宿舍本来应该1单,却被拆解成了8单),饿了么的日均订单量不仅要大幅度缩水,而且价值要低很多。
一个宿舍8个人一起订餐,共同下单,饿了么日均订单100万,100万要除以8,就是12.5万订单。这个12.5万订单就是缩水后的饿了么的订单量, “换算”后饿了么真的还是O2O餐饮市场第一吗?
饿了么烧钱补贴,这种优惠补贴还衍生了一个新行业,“帮餐馆刷单赚钱”,进淘宝首页搜寻饿了么,就能看到不少家店铺都在卖饿了么的全新账号,售价在2.5-3元不等,小编询问卖家了解情况,才知道全新账号就是为饿了么新用户首减优惠而生的,卖家给你一个全新的号码,进行下单后填写,就可享受新用户的优惠,评论里不少用户写道一顿饭就花了2元、3元,很划算,要告诉其他同学。这些卖家的销售普遍都非常好,销量最高的达几千,为饿了么贡献了不少的新用户量。2元、3元的订单金额也是一单,尽管金额真的很低。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饿了么的订单量的价值不高。饿了么,这“含水量极高”的100万订单量就能让你飘飘然了,你到底在想什么?
“美好”配送 “好美”的闭环 拖死巨人的最后一公里
饿了么也建立了自己的配送团队,就其配送成本,我们也来算笔账,一个配送员的工资我们按4000元(这个工资水平一般情况是这样)来算,一天配送10单,一单35元(饿了么品牌馆30起送)一天下来350元,这样一算连配送人员的人工成本都付不了。目前市场上做配送的平台也有几家不错的,像到家美食汇和生活半径这两家的客单价都在100元以上,同样的算法,一天一个人配送10单,一单100元,一天下来就是1000元,另外还会收取一定的配送费用,像到家美食汇每家餐厅收6元送餐费,单一餐厅订餐金额超过200元才免送餐费。这样比较,饿了么不仅在人工成本上需要自掏腰包,盈利更无从谈起,那么高的成本,饿了么你不想着挣钱,你想干嘛呢?
拿钱的胆量不是一般大
有消息称饿了么近日或再融资3亿美元,很明显之前融资的1.1亿美元已经花的差不多了,距离大众点评的8000万美元巨额投资刚过去5、6个月,这5、6个月饿了么把自己迷失在烧钱里,钱烧光了,换来的成果确是很令人失望的。不知道投资方是否会满意这样的一份答卷。这样的投入与产出是让人有些心疼的,饿了么如果继续迷失,假使能再拿到个3亿、5亿美元,到时候准备拿出“缩水订单量”和“无盈利模式”给下一位投资方看吗?
饿了么在迷途中,仍未知返,近期还狂妄的几近疯魔了。饿了么在台湾TVBS电视采访中狂称其每位员工的身价都超过100万,市值50亿元美元、1500亿台币,与台湾股王大立光的市值相当,饿了么这出未免有些滑稽,你知道你的东家点评在今年腾讯投资时估值才20亿美金吗?饿了么,你到底是怎么个估算法呢?下一步要收购点评?
“别在错误的方向飞的太远”
迷路了,肯定是走不远的,要走也是走错路。要想走对的路,还要走的更远,只有“迷途知返”。
外卖O2O平台们抢占地盘,抢夺用户越来越依赖于烧钱,饿了么烧了1.1亿美元,美团网烧了5000万美元,淘点点也烧了5000万美元,大家都热衷于烧钱,走入烧钱这个无底洞,只会越走越远。钱需花在实处,专注做实事。
烧钱容易,造血难。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即使现阶段盈不了力,它的盈利模式在长远也是要考虑实现盈利的,投资方投入一笔笔资金,肯定是需要回报的,所以外卖O2O企业自己必须要有“造血”能力,融资的资金一旦花完,找不到下个投资者,就难续命了。尽管今年想融资的企业,只要说是做O2O的,融到资不是稀奇事。可往后并没有那么容易了。
近日经纬创投张颖在发表的致CEO们的公开信中就警告资本市场热度必将转冷,正打算融资的企业要做好可能融不到资的准备,刚融完资的要谨慎的计划花钱的速度,对于2015年的融资进度和发展速度不要过于乐观。厚持资本副总裁李嘉欣也放了狠话:社区O2O早晚是个死,快餐外卖也熬不过几天。
最后,小编也给身处外卖O2O行业的企业们提出一个建议:蹲下来,别站的太高,也别飞的太远。冷静思考,不浮夸,踏实干好外卖的事。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