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这是一款神器,引无数果粉为之折腰换肾。2014年10月底,iPhone6刚刚在中国大陆开售,央视财经就发出了微博指责了苹果的暴利:
“一边是苹果公布第四财季营收为 421.23 亿美元,一边是消息爆出中国内地被炒到几万元的 iPhone 6 实际成本仅 1227 元。且业界还传出,富士康生产一部只赚 25 元,苹果利润率高达 70%。”
苹果公司咬掉的那一口苹果,究竟有多大?
在万万千千忠实果粉中,有那么几个比较高大尚的粉中之粉,他们就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信息技术和组织研究中心的Jason Dedrick及其团队。他们对苹果公司的全球财务报表进行了深入剖析,终于揭开了“全球分苹果”的价值链条分布:
仅就iPhone这款产品来说,确实如前央视财经所引,苹果公司分到的那块占到了75%;而中国装配线上的半百万工人们仅仅分得了2%,就连日本和韩国也仅仅分到了可怜的7%……
可见,苹果公司真的很暴利啊!央视财经的批评似乎也是对的。不过,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们忍不住怀疑一下:真的是这样吗?
一方面,为了生产iPhone,苹果公司需要购置所需的配件和机械设备,所以这75%的价值,并不是苹果公司独吞的,还得和供应链上下游的兄弟企业一起发财。另一方面,一台iphone神机的诞生前后,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产活动和价值分配,比如富士康在深圳建起的工厂,比如过街天桥上的贴膜boys,再比如杀马特青年的手机壳。可以说,没有iPhone就没有了这一切鼎沸和喧闹。显然,Jason Dedrick团队这个高大上果粉的研究并没有注意到上述两点。
那么问题来了,在iPhone的整个价值链当中,苹果公司赚了多少?富士康工人赚了多少?澳大利亚铁矿石赚了多少?贴膜boys赚了多少?甚至是,富士康工厂镇小巷子里的早点摊赚了多少……
如果没有iPhone的出现,这个链条将归于消失。但是,要把这个链条搞清楚,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一项任务。作为学术民工,笔者正好用过剩的体力挖掘了一下。不幸的是,我们无法真正搞清楚iPhone的实际价值链条。不过可以搞清楚的是,iPhone所在的电子制造业——这个行业的全球价值链的分布,结果是——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美国企业,分享了该行业收入24%的份额;而中国的份额,也已经由1995年的5%上升到了2008年的24%,一跃成为与美国等大的价值链大赢家。在相同的这一段时期,日韩台地区在该行业中的收入份额优势,已经被蚕食过半。可见,前面提到的苹果公司的暴利,有可能只是一个表象。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这么复杂的链条,怎么算出来的?
问题的答案大体是这样:学术民工李翻了翻工具箱,幸运地发现了列昂惕夫逆矩阵。列昂惕夫本人,正是凭借着他于1966年出版的《投入产出的经济学》(Input-Output Economics)在1973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逆矩阵正是该书当中的最重要贡献。使用这个逆矩阵,当然也要使用一些假定条件,经过严格的矩阵推导,可以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精确的计算出一个行业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另一个行业产品的完全需求量。
换言之就是说,使用这个逆矩阵,可以计算出我们每新购入一个苹果手机后,对硬盘,主板,屏幕,电池,甚至手机壳的直接需求量,同时因为这个逆矩阵核算的是“完全需求量”,所以也包括生产这些零配件所需的机械需求量,再进一步还包括生产这些机械的钢材需求量,然后再进一步还包括出产这些钢材的铁矿石需求量,还可以再进一步,还要包括挖掘这些铁矿石的挖掘机需求量……
从本质上来看,全球价值链只是帮助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看得更远了,但本质上仍然与传统理论完全一致: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才能为彼此带来更大的共同利益。也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我们三个学术民工将一起合作,并以澎湃的心情,将一些相关的学习心得放在澎湃的平台上与大家进行交流。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