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从来就没有给过我们机会去选择喜欢或讨厌,这里只有必须。」
今天,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黄汪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标题为《登上黄山,超越一号》的长文,阐述了华米在芯片道路上的决心,并预告了新一代可穿戴芯片将于 6 月 15 日,在华米科技 AI 创新大会上正式面世。
如果没有常年关注这个行业,你也许都不知道,一向低调的华米科技在芯片领域已经走过了摸爬滚打的阶段,走在了整个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前沿。2018 年,华米第一代可穿戴设备芯片——黄山 1 号的呱呱坠地,填补了可穿戴领域 AI 芯片的空缺,让终端也具备 AI 计算能力。黄山 1 号也是世界智能穿戴领域的第一颗芯片,对于国产芯片、AIoT 产业而言,这颗芯片无疑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黄汪说:「华米从创立之初,就下定决心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当时可穿戴领域的芯片完全空白,华米需要经历的是从 0 到 1 的最困难阶段,而当黄山 1 号问世,则标志着可穿戴行业将迎来全新的蜕变。
黄山 1 号不仅仅是一个安装在智能手表上的芯片,它在两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方面,它基于 RISC-V 指令集架构,与 ARM、X86 架构不同,RISC-V 具有性能高、功耗低、体积小、易于定制和扩展等特点,而且开源、免费,非常适合微小嵌入式系统,是最适合 IoT 时代的处理器架构。
另一方面,就是黄汪在当年发布会上提到的「AI 前移」,即 AI 计算能力从云端前移到终端,数据在本地运行、计算不但可以避免云端计算所带来的通讯时延,也能大幅度降低设备功耗,这相当于在可穿戴设备上配置了一个人工智能。与之所配套的,是华米自研的 AI 引擎,Heart ID、ECG Engine、ECG Engine Pro、Arrhythmias,分别对心率、心电、心律失常等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甚至未来无需心电图也可进行监测心脏问题——这正是黄山 1 号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黄山 1 号或许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更低的功耗意味着更长的电池续航,终端侧的 AI 计算能力意味着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精准的数据监测,尤其在 5G 万物互联的今天,在逐步迈向运动、医疗健康的华米可穿戴设备上,这些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不想给你的华米设备配一个充电宝。」 这听起来像是一句玩笑话,但却深刻阐明了现在可穿戴设备和移动设备最大痛点——续航。从黄汪微博长文透露的信息来看,6 月 15 日即将发布的新一代可穿戴设备芯片(黄山 2 号),将会在功耗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时,由于可穿戴设别与医疗健康息息相关,那么本地 AI 数据计算性能的提升也成为另一大提升点,正如黄汪所言:「因为计算性能影响着疾病识别速度,疾病识别速度每提升 1%,就可能多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6 月 15 日的华米科技 AI 创新大会,无论是关注国产芯片、可穿戴设备,还是重视医疗健康,这场发布会或许会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