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发布,我国智能交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而所谓智能交通,就是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智能交通行业有效渗透与融合,通过新技术和综合交通系统把人、车、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和货物更安全、更高效的位移。
而谈到智慧交通,就不得不提到近两年来越来越普及的互联网地图类产品。
“局域网+”不等于“互联网+”
据电科技了解,近日高德地图发布了《2016年中国互联网+交通城市指数研究报告》,这是我国首份“互联网+交通”指数研究报告,旨在综合评价我国主要城市的“互联网+交通”建设水平。
报告显示,2016年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互联网+交通”项目在国内快速铺开,尤其在一线及二线省会城市发展迅猛,从而带动了二三线城市的全面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互联网+交通”的落地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将会爆发式增长。
俞永福认为,这说明在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中,“互联网+交通”无疑占据了排头兵的位置。但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即使在互联网+交通领域,同样面临局域网+的问题。而局域网+形成的数据孤岛,让今天的智慧城市服务就像一个人的肢体,有神经但缺乏中枢,其本质问题是底层大数据没有打通。
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数据生态
“要形成城市交通大脑,关键是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数据生态,即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交通管理部门都成为同一个大数据系统的提供者,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交通管理部门,也都成同一个为大数据系统的受益者。”俞永福表示。
据介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数据生态已经应用于高德地图产品的实际应用当中。比如,高德地图通过用户出行大数据与交通管理部门大数据融合的实时交通大数据结果,实现了躲避拥堵功能,为用户节约了大量出行时间。据了解,高德地图与广州交警联手在2015年恒大淘宝足球队亚冠决赛当天,对球队主场——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周边进行了躲避拥堵提醒、绕行规划等周边道路疏导合作。据统计,由于有效疏导,在亚冠决赛当晚,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周边道路拥堵指数仅为1.6,不仅没有造成严重拥堵,反而比恒大淘宝队平日联赛比赛日下降了44%。
俞永福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交通大数据生态系统发展到极致,就将形成未来交通的终极形态——城市交通大脑。届时所有道路、车辆、乘客信息都将接入交通大数据系统,采集、调度、管理等都由交通大脑指挥完成。如果未来城市交通大脑能够成为现实,则城市的出行效率和道路安全程度都将大大提高。
高德地图已成用户、应用、汽车、交警“标配”
俞永福表示,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数据生态,打造真正的城市交通大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企业、用户作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数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创新的贡献者,也是创新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创新的推动者。
目前,高德地图已经是用户标配,总共拥有超过7亿用户,2015年9月份,高德地图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已经率先覆盖全国,目前全国共有超过360个城市上线了高德地图的实时交通服务。
而除了打造用户生态,高德地图也积极打造行业生态。目前,高德与全球30余家车厂提供包括地图数据、导航引擎、交通信息在内的相关服务,已成“汽车标配”。此外,高德正在为用车和等多个行业的应用提供定位、出行服务,今天高德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标配”。俞永福介绍,高德地图开放平台服务覆盖超过30万手机软件,每月有超过9亿部设备使用高德位置服务,其中在神州、滴滴等出行应用领域,高德地图的覆盖率达85%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专车标配”。
“最重要的是,高德地图如今已经成为‘交警标配’”。俞永福强调,高德地图也在积极促进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大数据共享和融合,目前已经与超过40家地方交通管理部门达成了战略合作,与超过70家地方交通管理部门达成了业务合作。
正是依靠在以上多个互联网+交通领域的大数据综合优势,高德地图正在致力于推动大数据融合、创新,推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交通大数据生态。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大会当天,在公安部交管局指导下,高德地图今年第五次联合全国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发布了《中国主要城市节假日预测报告(2016年国庆节)》。“与全国各地交管部门联合发布节假日预测报告,是高德地图与政府部门合作的最重要交通大数据共享成果之一,也是我们坚持推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数据生态的体现。”俞永福表示。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