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已箭在弦上,从用户手中的5G终端到信号传输的5G基站,再到5G收费模式的确立,一整条可行的5G商用轨迹正逐渐清晰可见。
8月,三大运营商的5G流量套餐将会出台。虽然具体细节还没曝光,但是三大运营商在政策响应下,已经纷纷开始取消达量限速套餐。在4G时代,达量限速套餐在速度上硬性限制了用户消费需求,而此次取消达量限速套餐则是为了全力刺激用户需求,为5G正式商用进行铺路。
在此之前,三大运营商也已经放出了一部分5G体验套餐,结合基站建设情况,不少用户已经可以实实在在迈进5G时代。但不同于3G朝向4G过渡,5G应用的潜力远不止个人用户这么简单。
5G手机先行
手机作为即时应用终端,在5G转变道路上自然是排头兵。从华为Mate 20 X(5G)开始,国内头部厂商都放出了自己的商用5G终端,在这一块的推进力度十分靠前。
而5G手机这块目前分为两种方案,SA和NSA两种组网架构。其中NSA组网方式在速率时延上要远远低于SA组网,应用面只能朝向用户流量这一块,而无法满足5G关于物联互通、数据即时性的需求,因此不少舆论称其为“假5G”。
而这种论调在NSA手机禁止入网政策下愈加高涨,但就从5G基站建设力度来看,作为快消品的NSA手机满足目前的需求还是绰绰有余。在基带方面,华为系Balong 5000支持双组网,对标产品高通骁龙X55也即将投入商用,因此在这一块我们不必担心。
我们唯一心存疑虑的地方还是价格,目前华为Mate 20 X(5G)售价6199元,中兴AXON 10 Pro(5G)售价为4999元,而vivo等厂商也表明售价并不会高出太多。因此从总体价位段来推断,国内首批5G手机价格均价应该为5K-6K位段,算上厂商的激进定价策略,5G手机应当与4G旗舰持平或者略高。
一句话,5G手机用户用得起。
基站建设加快节奏,流量套餐试错运行
在基站建设方面,国内已经在一、二线城市开始建设试点,逐步推进。以北京为例,5G信号主要集中在商圈、地标性建筑等地区,但根据体验反馈,5G初期信号覆盖并不稳定,容易弱化断连。总体而言,当下基站铺设处在爬坡阶段,密度强度上都还不能满足大规模商用需求。
从三大运营商拿到的5G频段来看,其中不乏有以往4G网络重合段,复耕利用有助于降低成本推进5G建设。而中国移动拿到的4800MHz-4900MHz这一段,确实是块难啃的骨头,基站建设推进成本较大。而3GPP提出的组网架构中,对于核心网和基站给出了不同的方案,从频段优势和成本来看,当前运营商为了迅速跟进应用还是会在NSA中去做选择。
不过5G事关宏观战略,SA架构还是会并行建设。改造现有4G网络,抢先NSA部署,推出5G部分服务“以战养战”会成为运营商的当下策略。在5G波长短特性和国土面积辽阔面前,5G基站规划会更加精细化,宏站打面,皮站乃至飞站去做“点”覆盖。
因此我们不应看到基站建设数量庞大就对5G大面积商用盲目乐观,更应该去注重基站铺设的层次合理性和地域覆盖的接受度。
在5G套餐方面,目前设想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限速不限量,另外一种则是单价购买。前一种在国外已经得到了众多运营商采用,例如英国沃达丰方案分为三档,其中最低档售价为折合人民币198.6元,最高网速为2Mbps,这个速度即便是放在4G网络中也实在是难以忍受(看看网页?)……因此售价258.9元的高档方案还是会成为5G首选,5G资费相对较贵。
而单价购买措施的问题在于量化标准,在4G时代用户月平均流量10G已经够用,而在5G时代10G显然不够用。要是标准过高,恰好又碰上流量大户,一夜“烧”掉房子的段子恐怕又将重起波澜。
所以运营商不得不慎重,从目前的体验方案来看,运营商推出的还是包月限量方式,例如“中国移动200G/月、1000分钟语音/月、100条短信/月”。从这个角度推测,运营商应当还是会在包月套餐上进行一定的让利放量,至于套外流量,这一点的价格还是有待商榷。至于限速?从达速取消策略上来看,应该是被扔进垃圾桶了,更何况5G最大的看点就是速度啊。
总体来看,5G针对个人用户的商用模式已经初现端倪,成为端上桌子的菜。不过对于不care新鲜度的用户,窃以为还可以再等等,现在手机终端5G功耗和体积还是有些弊端,5G基站面覆盖程度有限,因此争个5G开头红确实没啥必要。但若是尝尝鲜的用户,5G还是非常值得一试的,毕竟三秒下完大片谁不爱啊。
聚焦B端,5G赋能开启新蓝海
相比2C端的聚焦力度,其中5G更多的应用场景还是在于2B端。无论是终端更迭还是网络升级,国内入网用户的人口红利已经触底,5G流量只能算是常规升级。对于运营商,针对B端的定制场景方案才是5G网络的掘金地,这一块大有可为。
这次5G架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核心网的云化处理,即软硬件解耦。利用NFV(网络功能虚拟化)和SDN(软件定义网络)对功能进行自由组合形成配套方案,更加符合5G不同场景需求。其中5G架构还包含有MEC(移动边缘计算),可以在在整体架构的前沿区域进行计算,一方面减少5G庞大数据量冲击,另一方面还可以针对减小时延,更快返回数据。
在这个前提下,5G网络延申出了“切片”的概念。其eMBB、URLLC和mMTC三大愿景对于流量、数据处理量和时延需求是不同的,例如自动驾驶领域对于时延需求会是第一位,而智慧城市建设对街道设备数据的处理会更在意容量大小。从这点出发,5G网络就拥有了更加精准的资源分配和配套方案,而NFV和SDN的存在也使得运营商可以进行更加灵活的处理。
一面是单纯卖流量,一面是基于AIoT时代的方案配套,后者在商用市场无疑会有着更大的潜力,而这也正是5G网络的目的所在。当下运营商也在积极探索这一领域,例如此前提到的智能电网和远程医疗,前者依赖mMTC进行大量信息数据收集,以达到自动化的目的,而后者则是依赖URLLC的超低时延来实时感知信息,进行精准操作。
无论是哪一方面,5G必然是企业面向智能化、自动化道路必不可少的助力,而运营商也亟待和企业相关领域达成合作,从而制定出配套方案。5G时代到来,作为消费者,我们可能会感受到网速更快了,但更多的还是要感慨于生活方方面面更加便捷。5G不是一场用户的流量狂欢,而是整体行业变革的钟声,从这一点看来,“2秒下完一部电影”确实是有些无聊。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