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独特的大屏优势,以及在5G网络下的无限潜力,2019年的OTT行业分外火热。在新技术、新环境的要求下,不论是智能电视厂商还是内容运营商均采取了积极拓张的姿态,以保证时刻紧追日新月异的技术趋势,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从自身来说,OTT大屏在垂直领域的挖掘越深刻,比如AI加持、算法为王,就越可以为OTT大屏提供新的盈利点以及更为广阔的增长空间。
从行业来看,OTT大屏的应用边界也在不断拓张,IoT、智慧家庭、全场景生态等以往和OTT无从交融的新技术,在这一年也开始与OTT大屏不断进行连接,积极赋能OTT大屏,使之形成繁荣生态。
2019年的OTT行业百家争鸣,思如涌泉,在草蛇灰线中,但是如果我们抽丝剥茧,去除那些外在的干扰因素,还是可以找到三条伏延千里的OTT进化暗线。知过去方能把握未来,在这由2019年奠定下的三个相辅相成的趋势,也许恰恰会构成2020年OTT行业进一步繁荣的内生动力。
纵观互联网,不论何种设备、何种业务,想要在产品之外,实现形而上的突破,无一例外,都需要用户的使用,而用户的数量则一定是韩信领兵多多益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凭借着社交、游戏等诸多特势,收获了众多用户,从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数据来看。2019年Q2,移动互联网用户为11.38亿;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6月,中国智能手机人均单日时长达到了358.2分钟,手机可以说是当仁不上的大众计算平台。
OTT大屏由于不具备智能手机可移动性以及触控交互的便利性,可拓展性与手机相比并无优势,但是由于屏幕大的优点,OTT大屏在观看视频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OTT设备可以凭借着大屏和优质内容的优势吸引用户,进而保证开机率以及开机时长。
简而言之,内容是OTT大屏亘古不变的基本盘。
区别于IPTV和传统有线电视单一的传播模式,OTT大屏由于拥有互联网的优势,因而,在竞争的长线发展中,银河奇异果等不论是在内容质量还是内容灵活性上,均在OTT大屏的这一基本盘上展现出了强劲的驱动力。
以奇异果TV为例,在大屏端覆盖了2800+电视剧、2500+综艺、5500+动漫和6000+儿童内容,更有超过1万部电影,不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均可以在平台上轻松找到自己所喜爱的内容。
当然了,有了海量的内容仅仅是奇异果TV“出圈”的基础,之所以可以在“腾优芒”的围剿中拔得头筹,主要还是因为其走了一条“内容扩充+技术创新”双向融合的道路。
尽管观众的口味不尽相同,但是由于社交需求、从众心理、追星作用等因素,头部、高质量的内容资源相对来说还是更容易获取海量观众,因此,对于OTT内容运营商来说,如何抓住头部的内容资源,就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从云合数据公布的《2019全年连续剧网播表现及用户分析报告》显示,从2019年上新连续剧有效播放TOP20数据统计来看,爱奇艺占据了其中的18部,远超其他竞争对手。
据爱奇艺介绍,今年还将投入超200亿人民币布局六大综艺赛道和五个大剧赛道,此外,还要布局多元垂直业务等多个内容赛道,产出共计200+的娱乐内容。可以说,在消费者极度关心的内容布局上,精密的谋划和独到的眼光是爱奇艺“霸屏全网”的根基。
除去内容,技术上的创新,也是爱奇艺十分看重的突破点。
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视频内容,同时也为了打通不同的内容渠道,奇异果TV早在2018年末就上线了“奇观(AI雷达)”的功能。在《剑王朝》这部影视剧中,观众可能对于丁宁并不了解,但通过“奇观”的人脸识别功能,电视上便会出现丁宁扮演者李现的生日信息、过往作品等简要信息;在热播剧《爱情公寓5》中,通过“奇观”识别最多的就是诸葛大力扮演者成果;在综艺《潮流合伙人》中,通过“奇观”可以识别商品信息,你可以轻松get到节目场景相应商品,并且可以直接扫描画面二维码在爱奇艺商城中完成下单购买;在《乐队的夏天》,你还可以通过“奇观”识别音乐,了解到演唱歌曲更多的信息。不仅如此,奇异果TV还结合“奇观”推出了众多用户互动活动。例如在《这样唱好美》中通过“奇观”识别选手并给选手比心投票,在《剑王朝》等热门IP影视中通过“奇观”识别剧中角色,搜集角色卡片,集卡抽奖。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奇异果TV还上线了不同的“长辈模式”以及“儿童模式”,在“长辈模式”下,考虑到了老年人对于技术的茫然性,加入了子女远程登录、远程支付等功能;在“儿童模式”下,奇异果TV可以智能屏蔽不健康的内容,保留有教育意义、充满童趣的内容。
一方面,奇异果TV在海量内容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在技术上迎合观众对于自己喜好内容的需求以及特殊人群的特殊要求,奇异果TV的市场占有率想不出色都难——根据勾正数据发布的2019年10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显示,奇异果TV在智能电视全天点播媒体使用排名位列首位,达到了3.35%的收视率。
随着内容运营商在内容上的持续耕耘,OTT大屏的开机率以及平均开机时长也相应的得到了增长,根据酷开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电视,那些颠覆“三观”的认知!》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底,智能电视开机率已超过50%,平均开机时长达到了348分钟。对比来看,OTT设备的平均使用时间与智能手机已经不相上下。
尽管这并不全是奇异果TV的功劳,但是透过其优异数据表现,我们还是可以下一个定论:在OTT行业,内容是生存之本,而内容的发展又离不开持续扩充与技术创新,唯有坚持内容扩充与技术创新,OTT大屏这条光谱才能呈现出更宽广的色域。
而对于智能电视厂商来说,想要网罗住观众,并不能仅仅靠产品噱头,而是应该与头部OTT内容运营商积极展开深度合作,满足观众对于“电视”的基本需求,才能有效推进产品革新与生态建设。
或许是受到了奇异果TV的影响,2019年的OTT大屏也越来越多的应用起AI技术,尽管不同的厂商对于AI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来说,OTT大屏AI应用的重点,均放在了交互层面。
使用过传统电视的朋友都对繁琐的遥控交互有着深刻的体验——我们只能一个按钮一个按钮的拨动遥控器控制电视。即使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使用简化了的遥控器搜索电影的时候,也并不能类似智能手机一样自由自在的打字,而仅能寄希望于遥控器的四个方向键控制电视九宫格输入法,搜索想要搜索内容的首字母。这种交互,不论是便利性还是准确性都已经跟不上时代。
因此,对技术敏感的OTT厂商开始主推AI语音交互。以康佳55Q30为例,其搭载了全时全景AI功能,不论是电视控制、歌曲点播、天气查询还是影视搜索,均可以通过AI语音来实现。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要将电视声音调节至25级,那么在传统电视上,我们需要找到遥控器,之后再一格一格的调节音量至25级,而在康佳55Q30上,我们只需对电视说“将电视声音调节至25级”,即可一键调节,大大简化了操作效率。
虽然粗看上去,电视AI语音不过是将智能音箱或智能手机上陈词滥调的功能翻新,但是由于电视远距离观看的特殊性,AI语音在智能电视上不论是应用的广度还是深度,均超过了智能音箱或智能手机,可以称得上是与智能电视的完美契合。
此外,由于AI语音在交互上有着极强的可拓展性,结合下文我们所要提到的IoT,更是为OTT行业带来了深层次的推动力。
由于5G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等特点,5G网络的下放,受益最深的当属IoT行业。据IDC预测,随着5G网络的逐步商用,预计截止2020年末,IoT设备的安装基数预计将增长到500亿台以上 ,IoT市场规模也将随之达到1.7万亿美元。 不过由于IoT设备均是碎片化的小型设备,显然需要一个中控式的设备作为分散的IoT控制中枢。
尽管智能手机凭借着高份额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大众计算平台,但是由于智能手机隶属于“私屏”的范畴,很难成为家庭场景碎片化IoT设备的中枢。
与智能手机相反,智能电视大屏、固定位置、时刻连接电源、“公屏”的种种优点,很好的契合了碎片化IoT设备所要求的中控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OTT设备除了可以在屏幕上显示IoT设备的信息,还可以与上文提到的AI语音结合,为IoT设备带来更具科幻感的控制形式。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客厅中,想调节空调的温度到26℃,此前我们需要找到遥控器再调节温度,而通过OTT设备的AI语音,我们只需要说“帮我将空调调至26℃”,那么OTT设备即可自动帮我们调节空调的温度到26℃。
如果我们想的再深一点,或许IoT对于内容运营商来说,也是一个重新定义行业边界的机会。
互联网电视是电视行业的大势所趋,但是由于电视寿命很长,目前仍有一些使用传统电视的用户。据奥维数据发布的《2019年度OT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传统电视的日活依然可以达到1.1亿台。
内容运营商对于OTT行业来说,似乎也不能再是简单的“提供内容”这么简单了——其也在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以积极推进OTT行业的生态进步。
归根结底,尽管无数人预测未来以OTT大屏为主体的客厅经济规模将达千亿,但是厂商们还是应该回归初心,思考用户的需要,将内容地基打牢,进而再去追求产品的进步以及生态的建设。
昨日已过,未来已来,在这三大趋势的引领下,OTT行业的2020必将绽放出不一样的色彩,而内容,无疑依然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真正的第一驱动力。
2020,期待OTT大屏上的内容建设再上层楼。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