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业革命以来,每隔一段时间,人类的生活就会因为技术的变革而被彻底颠覆一次。现在,这个频率越来越快。近一个世纪以来,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接踵而来。如今,AR、5G、云计算、云游戏也整装待发,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巨变时代的关口。
苹果扛起创新的枪
近年来,苹果常与“创新乏力”、“吃老本”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从iPhone 4的石破天惊以来,智能手机的创新已经停滞了近十年,更多的只是在形态上更加适应移动互联网与用户的需求,以至于每年新款iPhone发布,都是一次大众对苹果开启的集体群嘲。
今年的iPhone 12 mini再次在手机圈引发争论,支持者认为小手机更适合操作,反对者认为大屏幕才适合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定位。
事实上,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两者的观点其实都是正确的。我们压根就不在乎手机这个介质,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只不过现下手机恰巧是那个最合适的设备罢了。
我们并不想要那个电钻,只是想要一个墙上的洞;如果没有PS 5、3080,也能玩上8K、120帧、HDR的游戏,相信是不会有人拒绝的。
虽然苹果在手机硬件上多年“挤牙膏”,每年更新升级都令人“感知不强”,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从2017年开始,苹果每年的发布会上一个不怎么受关注的板块却从未缺席,那就是苹果的ARkit框架。
苹果的AR应用、游戏很少受到关注,体验过的用户更是凤毛麟角,但是ARkit不但是每年WWDC、新品发布会的重头戏,苹果还在今年为iPad Pro 2020专门配备了AR用的LiDAR传感器,该传感器是刚发售的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的最大卖点之一。
苹果所做的这一切,似乎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AR浪潮积攒技术储备。
苹果AR瞄准消费市场
苹果从来没有公布过任何关于旗下AR眼镜设备的信息,但是根据苹果流出的相关专利信息来看,以及苹果频繁地收购AR技术相关公司,“苹果正在开发一款AR眼镜设备”成为了业界公开的秘密。
在今年的世界增强实现博览会上,AWE联合DigiCapital发布了一份AR眼镜调研报告,通过调查776名行业人士,预测了一番各品牌智能眼镜的市场份额。
报告显示,排名第一的是2015年公布的基于Windows的微软HoloLens,被受访者勾选的比例为77%;
排第二名的是凭借一段概念视频就达到45亿美元估值的Magicleap,其AR眼镜Magic Leap One时隔5年才正式推出,被勾选比例67%;
尴尬的是,尚未有任何AR眼镜公布,甚至连相关项目都欠奉的苹果在榜单位列第三,得票占比43%。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谷歌Google Glass位列苹果之后,以35%的得票排在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中国AR厂商nreal及Rokid也榜上有名,得票分别为21%及9%。
当然,苹果的AR眼镜并没有当“雾件”太久。今年早些时候,国外就有博主发布视频称,自己已经佩戴过苹果AR眼镜原型机,并透露了大量苹果AR眼镜细节。
爆料信息中值得注意的是,苹果AR眼镜将被命名为Apple Glass,与市面同类产品最大的差别在于其十分轻量化,计算与存储依托于iPhone手机,没有RGB相机,而是采用了苹果LiDAR激光传感器,支持手势识别与特制的二维码。
电科技认为,这一爆料的可信度较高,因为不采用RGB镜头及采用特制二维码这种设计非常细节,也极为合理。
苹果Apple Glass与微软HoloLens、Magic Leap One等竞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仍然是一款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因此Apple Glass注定不可能在外观上与其小伙伴们一样“放飞自我”。
乔布斯曾经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自己十分厌恶开发面向企业用户的商品,因为企业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消费者则不同,消费者会用手中的钞票选择优秀的商品,有效的反馈系统会鼓励优秀的消费品。
在这一点上,苹果公司完美继承了乔布斯的遗志,面向消费者的AR眼镜要适应更多的场景,就不得不缩减产品的体积,哪怕这可能意味着在AR显示效果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
根据技术储备来看,因为苹果在2018年就收购了衍射光波导公司Akonia,因此几乎可以断定苹果将会采用光波导技术路线。
如何完美实现这一场景,与很多人设想的两块透明LCD的构造所不同,因为需要近场观看,因此常规屏幕在镜片上是无法在人视网膜上正常成像的,必须使用光波导技术,将画面投射到镜片上,这也是为什么HoloLens与Magic Leap One头戴体积如此巨大。
当然,使用光栅波导技术是可以将眼镜尺寸缩小到正常眼镜的,但是这对镜片工艺精度要求极高,并且图片经过切割和还原后,耦入效果需要强悍的图像调校能力及精度,否则极易出现画面的明暗条纹问题。
从爆料来看,苹果再次体现了其工艺及算法上的强大自研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光栅波导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
AR眼镜,比智能手机更颠覆
那么,在突破了显示技术的壁垒之后,AR将能够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平台吗?
事实上,可能还不只如此。前文提到。我们只是需要一个链接互联网的入口,而不是需要一部手机。因为一旦佩戴眼镜,我们观察世界都要透过镜片,因此,AR眼镜是可以取代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屏幕的。
虽然“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一直在进行脑机接口的研究,以期让人类实现心灵控制及意识上传,但其说法却遭到了脑机接口创造者Miguel Nicolelis的驳斥,称其说法为“吸引眼球的营销手段”。
那么,在脑机接口没有突破的情况下,AR眼镜就是最能够让用户触摸到虚拟与现实边界的电子产品。
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看到了AR眼镜的市场潜力,不只微软、苹果,Facebook的扎克伯格在接受Youtube科技博主Marques Brownlee采访时表示,FB在AR领域投入“比苹果大得多”,未来将不会存在其他数码产品,“每个硬件都将以一个AR眼镜APP的形态存在”。
即是说,未来客厅的电视、汽车中的中控屏、墙上的钟表,甚至一个温湿度计,都将不需要实体存在,而是通过AR眼镜让你“相信”它在就可以了。当你随时可以在眼前虚拟一块巨幕出现时,你根本不需要在为手机应该购买5.4英寸还是6.7英寸而选择焦虑。
面对下一世代的船票,国内手机厂商也不甘示弱,苹果“母公司CEO”罗永浩从2016年就称AR/VR为下一代计算平台,OPPO、vivo和华为也都有类似AR产品推出,不过相对来说,在技术上目前稍显落后。
5G无用?不再是了!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AR技术的展望确实令人心驰神往。然而不得不承认,在理想实现之前,行业还有无数的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消费级AR眼镜做到接近常规眼镜的体积重量(10-30g),那么机能和续航势必无法做到优秀。对此,苹果Apple Glass将比照Apple Watch一代,将运算的工作交给iPhone,做为技术上的过渡方案。
而在未来,AR眼镜无疑会采用5G网络+云计算的形式,实现轻设备与高算力的终极目标。
所以说,目前科技演进的方向就是不断步向对互联网的深度使用。将输入输出设备佩戴到头上,所有的运算、存储放到云端。
在AR技术下,如今科技行业的几大热门技术,5G、云计算、云游戏均会得以整合,互联网上的5G无用论也自然会不攻自破。
当已经展现出巨大潜力的AR游戏在来到眼镜上之后,沉浸感和玩法也将迎来一次重大飞跃。
另外,在AR眼镜上启动云游戏也将变得唾手可得。据苹果专利显示,苹果AR眼镜可以调整镜片的透光度,从而实现在AR/VR功能之间的切换,VR游戏也可以直接在Apple Glass上一展身手。
对于PC、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来说,云游戏都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了,2010年OnLive就首先提出了将算力部署于云端的云游戏方式,但受制于网路传输性能原因,一直未能普及。
随着5G元年的到来,云游戏再次走上了风口浪尖,不但移动、电信、联通的老云游戏平台焕发了生机,更是有谷歌、亚马逊、微软、英伟达、Facebook、等科技巨头入局,不断催熟着行业。
国内目前已上线运营的云游戏平台超过30家,包括腾讯START、顺网云游、菜鸡游戏、格来云游戏、咪咕快游、沃畅游等,云游戏平台已经遍布全球主要游戏市场。
从体验上来说,国内云游戏已经基本可以提供接近本地游戏的体验。在手机上游玩云游戏,不但对手机硬件性能要求极低,而且由于仅用到了网络及视频解码运算,手机的电量消耗也极低。
考虑到云计算与云游戏相近的运行原理,AR眼镜配合高速网络,不但可以实现高画质、低能耗的云游戏体验,甚至整体系统运算也可以交由云计算来完成,可以让Apple Glass用A8的性能实现A14 般的性能表现。
将视野拉远,不难发现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就是一个不断直觉化的过程,从完全的文字界面到施乐的第一个图形界面,再到iPhone的触摸交互,GUI不断帮助了非技术背景的用户理解了计算机的抽象概念。
而通过AR眼镜,计算机的操作将得以更加接近人类在物理世界的心智模型,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这也符合科技发展越来越人性化、直观化的客观规律。
也许正是早就看到AR眼镜作为下一代平台的潜力,苹果才安心在手机产品线上连续挤上数年的牙膏:反正也是面临淘汰,反倒不如坚定求稳,用iPhone、iPad和iOS多为ARkit框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当然,在现阶段下,即便苹果Apple Glass如约在明年面市,也还是难免面临一些AR技术上的瓶颈,例如可视角度小、没有办法完美表现黑色(就像透明电视),另外通过iPhone进行运算也将限制Apple Glass的功能。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十年的时间,智能手机就取代了手表、MP3、MP4等电子设备,这些设备最后都演变成了手机上的一个个APP;而用一副AR眼镜代替电视、PC、游戏主机、车机等设备,我们也给个十年时间,静观其变,乐见其成。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