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迅速崛起的另一极——字节跳动,用短短5年的时间,以抖音应用彻底颠覆了全球10亿人的休闲娱乐方式。而在5G技术进一步普及,短视频红利接近饱和的当下,字节跳动将目光转向了中视频赛道。
所谓“中视频”,即时长在1分钟至30分钟的视频内容。相较于抖音短视频,中视频多以横屏形式呈现,宽幅画面承载信息量更大,内容也以PGC为主,行业内容主要围绕影视剧集、知识科普、生活日常等板块展开。
“中视频”的概念最早来自中信证券2019年的一份行业报告,由字节跳动在去年10月20日的好奇心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引向视频行业,一同公布的,还有西瓜视频一年补贴20亿“加码”中视频的重磅消息。
不过事实上虽然“中视频”是一个新概念,但时长介于1-30分钟的中视频也是最早诞生于世界上的视频内容形式,相信目前正在阅读本文的你也是在《小蝌蚪找妈妈》、《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经典中视频内容的陪伴下成长的。
只不过与现下常见的整活搞笑、日常Vlog相比,这些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已经成为了经典文艺作品、一代人的共同文化记忆。但令人痛心的是,受到当时拍摄条件、后续胶片保存等环节影响,这些经典艺术传承在画质上,甚至可能还不如一款市面入门级智能手机的镜头拍摄效果要来的更好。
文字作品能够在历经千百年之后依然历久弥新,但影视作品如何在传承中保持优秀的画质,满足现代人,甚至后世的观影体验呢?
10月20日,西瓜视频联合火山引擎在北京举办“重修旧好”经典中视频4K修复发布会,《葫芦兄弟》等六部动画4K版同步上线,修复工作由火山引擎提供技术支持,让仍具艺术文化价值的经典作品再次焕发青春。在加深经典艺术传承、唤醒大众文化记忆的同时,也为中视频赛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人工智能代替人工,火山引擎还原经典
据火山引擎多媒体实验室研究员赵世杰介绍,受到拍摄条件和胶片保存、使用过程中的损伤等因素影响,老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画质问题,主要包括清晰度低、流畅度低、色彩失真、有瑕疵。
每天接受海量投稿的视频平台也有同样的问题,来自低配机型拍摄的视频素材也在“挑战”着平台的容忍度。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抖音和西瓜视频需要对低画质投稿做优化,其中很多技术恰好能用在经典老片修复中。”赵世杰说。
基于在抖音等业务上的技术能力积累,火山引擎于今年七月推出“智能处理”工具包,通过超分辨率、智能插帧、色彩增强、降噪等算法实现增强视频画质的效果。借助深度学习及AI技术,一些过去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甚至人工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深层次修复,且比人工每天修复两三百帧的速度快了万倍不止。
西瓜视频创作平台最新上线的老片修复工具,就是由火山引擎“智能处理技术”提供了一部分基础功能。用户可以免费体验老片修复,让用户自己珍藏的视频作品“旧貌换新颜”,享受技术的魅力。
不过对于艺术风格迥异的经典老片来说,一些工作仍然离不开人的介入。
例如《葫芦兄弟》,该片是水墨和剪纸的组合,修复工作一方面要提升前景的清晰度,另一方面又要兼顾水墨的艺术效果,让山水保持朦胧的艺术感。因此在该内容的修复工作上,就需要人手工在过度修复的位置进行标注,一部动画就要看20万帧以上,工作量巨大。
对此西瓜视频总裁任利锋表示,经典作品凝结了老艺术家的智慧与精神,值得我们投入大力做修复。
因此,西瓜视频和火山引擎并不打算就此止步。公开资料显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至今,摄制的500多部动画片中30分钟以内的动画片占比超过80%。从某种意义说,这些动画片是最经典的中视频。
发布会上,西瓜视频和火山引擎联合央视动漫、上海美影厂,宣布未来将一年再修一百部经典中视频。
大屏中视频赛道,OTT市场新增长点
20亿元扶持创作者、百部经典修复,西瓜视频在中视频赛道的投入正在不断加码,源于字节跳动对于中视频内容的战略布局。中视频不仅是长、短视频内容增长红利见顶之后的一片蓝海,优秀创作者和优质内容的涌现,更是让行业看到了一条连接移动互联网和客厅OTT大屏的彩虹桥。
此前9月15日的西瓜PLAY好奇心大会上,在轰轰烈烈地讲了一年的中视频故事后,字节跳动罕见的没有宣传旗下西瓜视频在中视频赛道的跑步“距离”,而是祭出了全新的TV端平台“鲜时光TV”。
作为移动互联网赛道的玩家,字节跳动此举虽然有拓展业务线的自恰性,但是一旦我们结合大屏行业考虑,就能发现,字节跳动似乎偶然发现了一个新的蓝海。
透过“中视频”的名字,也就是“短视频和长视频中间的开阔地带”,我们不难感受到中视频在市场所处的位置和诞生的缘由。
首先,尽管短视频和长视频创造了千亿规模的市场,但是随着流量红利的枯竭,内容运营商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企鹅智库发布的《2020-2021中国消费互联网竞争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开始,短视频市场的月活增长率已经降至10%以下,这说明短视频市场即将进入存量时代。
而长视频市场由于已经徐徐“狂奔”了十数年,流量压力自不必多说。以爱奇艺为例,其2020年的月活数始终徘徊在3亿左右,几乎没有显著增长。
既然1分钟以下和30分钟以上的视频市场已经没有太多红利可供挖掘,厂商当然会努力寻找新的赛点——也就中视频了。
比达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开始,用户对10-20分钟的视频需求明显提升,增长率达到10.2%。中视频的观看时长,已经达到短视频时长的一半,是长视频时长的两倍。调研显示,56.0%的用户选择观看中视频的时间在中午吃饭休息时间,有46.7%的用户选择在晚上到家休息时间看中视频,有45.8%的用户选择在睡前观看。
中视频已经形成了特定的需求群体和场景。
大屏上的“短视频”?
西瓜视频选择让中视频内容在客厅大屏上施展拳脚并非异想天开,而是“有Bear来”。
任利锋在西瓜PLAY大会表示,西瓜视频中视频内容的在各渠道播放时长占比中,电视端从2020年Q4的21.1%,增长到了21年Q2的35.33%。无独有偶,2012年8月,李永乐老师在电视端的播放量高达2663万,占总渠道的50%以上,比手机App端的播放量还高出了334万。
对此,任利锋表示:“中视频当然是对时长的描述,但这个时长,并不是单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长短,更不是夹缝,而是一种最常见的视频形态。所以我觉得,中视频的空间,远不止手机”。
这说明一个趋势,相较于手机,中视频更适合客厅大屏。事实上,站到客厅大屏的角度,我们更能看清楚为什么中视频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尽管客厅大屏并没有处在移动互联网的中心,但面对碎片化的短视频浪潮,客厅大屏也不是没有作为。比如为了迎合短视频的竖屏化特征,2019年8月,TCL就推出了可与手机类似,可竖向屏幕的XESS旋转智屏。
不过这款产品并没有在市场上激起浪花。京东数据显示,开卖一年有余,TCL·XESS 旋转智屏在京东平台的评价仅为1000+,反观索尼的同价位高端电视的评论均在2万+。
究其原因,或许可以从内容和终端的特征上找到答案。短视频主要在手机上播放,大部分内容都为竖屏,并且由于手机的移动属性,短视频的时长也要足够“短”,以迎合用户的碎片化内容需求。
反观终端的形态为横屏的大屏大多固定在客厅,并且长久以来形成的内容惯性是沉浸感更强的长视频。比如,爱奇艺CEO龚宇就曾透露,2020年,用户在客厅大屏上观看爱奇艺的总时长已超过手机。
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视频,其“1-30分钟”的特征,一方面可以迎合了大屏沉浸感强的产品特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用户“短平快”的获取内容的欲望。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视频其实可以称得上是大屏的“短视频”。
OTT或迎新变局
智能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终端所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主要取决于内容。客厅大屏的内容红利中间从长视频向中视频过渡,其实也暗含着一个新的变局。
首先,随着细化视频逐步在大屏端开拓出中视频的赛道,OTT厂商们或许也将相应的调整整个大屏内容池的露出。
比如2020年,为了迎合短视频的内容趋势,康佳易平方就打造了业界首个集成于桌面的智能电视短视频功能“抖屏”。目前“抖屏”功能已经被康佳集成到了大屏的主页——排名在电视剧、电影和综艺的前面。一旦康佳发现相较于短视频,客厅大屏用户对长视频的需求更为强烈,那么抖屏没有理由不加入中视频的内容。
与之相应的,尽管大屏被智能手机挤出用户信息中心的位置后,依然有一定的受众,但是其并不具备智能手机的强吸引力。这一点,从大屏流量的波动性可见一斑。
奥维互娱数据显示,因为疫情、春节等因素的影响,2020年1月,OTT终端日开机率达到了41.4%。而到了“复工复产”的9月,这一数字就回落到了36.6%。
不得不看到的是,依托于长视频内容形式的电视大屏,反而难免受到了近年来影视文艺作品创作低谷的波及。与之对应的是,对烂片雷剧极尽嘲讽吐槽之能事的二创中视频作品,反而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
伴随着优秀中视频创作者的不断涌现,OTT行业转变思想,拥抱中视频势必将成为一股潮流。优质的中视频内容已经在移动物联网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借助其吸引力,OTT厂商也不必再哭诉“年轻人正在远离客厅大屏”了。
沿着这一思路,中视频对于客厅大屏来说,更是一针提振营销价值的强心针。
同样以短视频为例,以短视频兴起的2018年为例,有调研机构统计,广告主营销投放意向中,短视频相关的投放意向大幅提升,由2018年的22%提升到了62%。36kr报道2020年,抖音的广告营收达到了1080亿元。
客厅大屏不仅是一款更具沉浸感的内容播放设备,对于产品的展示效果也更加出色,同样的用户基础上也跟受到广告主的欢迎,中视频内容赛道搭上客厅经济的顺风车,其中还有很多故事可讲。
中视频在大屏上的故事,由《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伴随我们童年的经典文艺作品,以4K修复版的形式重回客厅来作为开始,也挺浪漫的不是吗?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