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之困:变革还是守业?

电科技电科技03-25 16:34

 3月24日深夜,长虹美菱发出公告,宣布月底发布智能空调。至此,家电企业最后的堡垒——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色家电,也开始继黑电之后大张旗鼓的开启智能化进程。


      现在很难评判这场进程,亦或说是变革的力量是来自家电行业内部的主动求变,还是受制于互联网外力的不断逼迫。总之,白电的变革已经开拔,势不可挡的智能化成为了全行业共同追求的标杆。

      如果说黑电的智能化一直居于守势,依靠着深厚的产业积淀,完成了一次有效的防守反击。那么,刚刚开篇的白电智能化故事则更多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思维转变。

      向智能化转型,在这场转型之路上赛跑的白电企业众多,但各自选择的道路却大相径庭。
 
20140304094019941.jpg


      白电一姐的自信

      2013年底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格力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与小米董事长雷军开出10亿赌局。董明珠赌小米五年后的营业额依然赶不上格力。

      作为中国的白电一姐,董明珠的10亿元赌注的霸气来自于格力的1000亿年销售额和她23年制造业的经验值。尽管这23年的经验值在雷军看来,似乎不值一哂,“小米的盈利模式最最重要的就是轻资产,第一,它没有工厂,所以它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厂。第二,它没有渠道,没有零售店,所以它可以采用互联网的电商直销模式。这样的话没有渠道成本,没有店面成本,没有销售成本,效率更高。第三点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工厂,因为没有零售店,它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产品研发,放在和用户的交流之上。”

      一句“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厂,”董明珠咄咄逼人的大力金刚掌被雷军顺手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消弭于无形。

      雷军对还是董明珠对?

      这场赌局的揭晓之日是五年后,谁胜谁负,我们暂且未知。但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事实上,雷军也在不经意间道出了一个像董明珠那样的老制造业人所不愿承认的事实,那就是:制造业已经没有秘密可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要有足够大的用户订单,任何制造业的技术都可以唾手可得。

      白电之所以是家电企业的最后一个堡垒,和它本身的行业特性密不可分。和黑电不一样,白电的人机交互频次非常短,往往是用户点两下按钮就完全放之不管了。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在产品制造技术、流程以及销售渠道上做好把控,用户怎么用,好不好用,有没有解决关乎“痛点”的需求,那都和工厂无关,反正用户只需要摁一个按钮。

      这是白电行业的堡垒所在,受限于产品本身的特性,用户无法与产品产生频次过高的互动——正常情况下,没有人会在在一分钟内摁上十次空调按键。

      这一事实,再加上23年的制造业经验,构成了董明珠对于麾下千亿帝国的自信主体。

      当年,在诺基亚市值千亿美金,每眨一下眼睛就会卖出4部手机,且人人夸赞诺基亚手机质量坚不可摧,甚至可以用来砸核桃之时。谁也不会想到数年后诺基亚就以73亿的价码委身于微软,更不会想到,在微软旗下没多久,诺基亚也要开始放下骄矜,追随其它安卓手机而去。

      诺基亚的故事让人扼腕,但还没到同情的地步。因为在智能手机兴起的年代,诺基亚拥有着大把的机会,从构建塞班生态圈到投入安卓怀抱,诺基亚用它的骄傲和自信生生错过了所有的机会。

      骄傲事关尊严,只是柔软的腰身更可以活下去。

      董明珠的自信是一个事实,诺基亚的故事也是一个事实。在互相映衬之间,这两个事实碰撞的如此尖锐且不可调和。
董明珠很骄傲,格力也很骄傲。它们的产品有着良好的用户基础,还有着遍布全国的渠道网络以及N多的工程师。

      可是,这又怎样?

      守业的格力

      用户真正想要的白电产品,格力就真的全部满足了么?它那无法接近的冰冷制造业思维,可曾放下身段听过用户真正的声音?

      空调100年,大体上没有过改变。这是否意味着现有的空调就是对的么?不见得,厨房里最稀松平常的菜刀都在不断变化,垂直趋势越发明显,砍骨头的和切青菜已经不再是同一把刀。菜刀都在追随民意,凭什么空调这100年来就是这副死板面孔?

      前不久,在一场智能家居交流会上,格力电器副总裁、总工程师黄辉表示,格力今年将发力智能家居,其战略核心是“省电。”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为了“省电”甚至都搬出了不用电的太阳能空调。家电应该追求省电。但问题是,在家电领域,追求省电只是企业的分内之事,如果把这种分内之事当成噱头来炒作,那就是走入了误区,刻意讨好用户却不得其法的误区。毕竟用户买空调不是为了省电,而是为了舒适的生活,如果只是为了省电,电风扇肯定比空调省电。

      省电不是用户体验,省电是一项功能。在真正的用户思维里,一部好的空调,省电不应该是全部。事实上,现在的变频空调都非常省电,极致苛求下的节能标兵产品往往在售价上高高在上,足以令用户望而却步。

      那么,在白电智能化的进程中,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空调?董明珠认为,制造企业的根本是是产品技术的研发和产品质量的保证,“没有根本还奢谈什么互联网思维,讲什么转型?没有人能在腾云驾雾中生存,还是要脚踏实地。” 

      董明珠确实是一位埋头苦干的实干家。只是有时候,当浪潮来临之时,就像马云所说的,在冲锋枪面前,不管是太极拳还是八卦掌,练的再好都不会有胜算。

      显然,当制造业本身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当制造业开始走向专业垂直化之时,制造业本身已经和代工概念已经没有太多差别。唯有将用户需求融入 到制造业,把用户的心声烙刻在产品之上,推出真正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真切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才是富含“互联网思维”的智能化产品。

      白电业的另一种思维

      白电业需要改变。不要指望用户给工厂提合理化建议,这件事是工厂所应该做到的。就像乔布斯所说的那样,“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应该提供给用户他们想要的。”

      确实如此,用户看似牢不可破的习惯和路径依赖,在一件优秀的产品面前,就是一层吹弹可破的窗户纸。在iphone之前,没人会认为打电话竟然不是手机最重要的功能。

      互联网已经在改变了一切,甚至让中国移动第一次出现了利润下滑。

      白电行业也一样,当制冷、制热、省电指标均已经无法再度大幅度提升,白电该往何处去?难道真是等着互联网公司去富士康下订单来革命,就像雷军所说的,如果小米做空调就实现7年免费保修的承诺么?

      白电的行业堡垒并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很明显,长虹的白电已经觉察到了这一点,主动求变,拥抱互联网和大数据理念。继推出与云计算紧密相连,拥有云图像识别功能的ChiQ冰箱之后,即将再度推出与“云”相关的空调产品,将用户的环境数据上传至云端,用大数据来对用户居家环境温度进行动态调整。换句话说,在长虹智能空调的眼中,居家环境的温度不再是恒定的,而是感知居室内每一个人的体温状态进行智能化的温度匹配。

      事实上,在长虹空调云端的数据库里,有着多达几十种的智能匹配模式,甚至还会学习用户对于温度的适应程度,实现对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向用户提供更为恰当的环境温度。

      从用户感受出发,让空调学会感知。这是从工业制造化思维向互联网思维变革的具体表现。但是,长虹这么做是否就真的能贴合用户心意,想用户之所想呢,3月31日,等到长虹新品面世之时,一切自有定论。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