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OPPO Watch后,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块智能手表,更是打开IoT的“钥匙”

电科技袁创03-18 12:20

尽管现阶段,OPPO依然是一家智能手机厂商,但是随着手机市场的格局趋于成熟,OPPO也开始将触角伸到更广的领域——2019年末,OPPO掌门人陈明永出山,并宣布:OPPO将从手机公司转型成为一家“万物互融”的智能公司。

图片1.png

时隔一个季度,OPPO就为我们带来了OPPO IoT生态战略级的入口产品OPPO Watch。

虽然智能手表我们已经见的太多了,但是OPPO将智能手表作为IoT入口的理念,想必很多人还是首次见到。

尽管这样一来拓宽了OPPO Watch的使用边界,但是反过来也对OPPO Watch提出了两个层次的高要求,其一是,基础层面上完成一款智能手表应该完成的任务,其二是,在高维度可以连接IoT产品。

超额完成智能手表任务

综合来看,OPPO Watch在业内首次引入3D双曲面柔性屏,并且使用的是基于Android而不是Wear OS打造ColorOS Watch系统,再加上自主研发的双擎动力续航构架等亮点,使得OPPO Watch不论是外观层面还是功能层面对比传统智能手表都有很大的突破。

3D双曲面柔性屏彰显艺术气息

OPPO Watch虽然整体采用了行业通用的矩形屏幕设计,但是在细节上,OPPO还是沿袭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审美取向——其正面采用了一块1.91英寸100%NTSC色域的AMOLED 3D柔性方屏,屏占比达到了72.76%。

图片2.png

戴在手腕上时,OPPO Watch的高屏占比会带来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而左右两边的双曲线则是带来一种流动感,更增加了OPPO Watch的艺术气息。

图片3.png

OPPO Watch的机身后壳表面采用了是塑胶+陶瓷材质,戴在手上贴合感极佳,其上的4通路光学心率传感器可以准确的贴合手腕,实时监测心率。此外,在机身后壳的上下两端,还拥有两枚OPPO自主研发的一键快拆按钮,只需按下按键,即可轻松拆卸表带。

图片4.png

表带方面,OPPO Watch 46mm标配的为氟橡胶材质表带,这种表带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可以抗污抗划,同时还保证了很好的亲肤性。因此,在佩戴OPPO Watch的时候,陶瓷机身+ 氟橡胶材质表带会带来一种十分舒适佩戴体验。

优质的软件体验是OPPO Watch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OPPO Watch搭载了基于Android打造的ColorOS Watch系统,因此,在软件层面OPPO Watch也就有了更大的想象力。

首先,在具体的使用时,OPPO Watch的交互与手机十分类似,全程都可以通过手势进行操作,这就大大缓解了因屏幕尺寸太小而引起的用户焦虑情绪。有意思的是,OPPO Watch还加入了Breeno语音助手,这一方面可以弥补某些触控交互的不足,另一方面或许也隐藏着OPPO更大的野心。

图片5.png

OPPO Watch内置了许多独立的App,并且支持查看、回复消息,搭配我们下文提到的eSIM卡功能,将进一步增强OPPO Watch的独立性。

正因为采用了系统是基于Android打造,因此,OPPO Watch拥有独立的应用商店,比如可以安装Fit、咕咚等特色软件,增强OPPO Watch的功能。

图片6.png

当然了,传统智能手表擅长的健康领域,OPPO Watch也丝毫没有落下。硬件层面上,OPPO Watch搭载了5大专业传感器,可以检测8种运动模式最高支持50米防水,不论是陆地运动,还是水上运动,都能时刻相伴。

软件层面,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独家合作对象GoMore还为OPPO Watch提供了专业的运动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更理性的分析自己的运动,同时进行长久的运动规划。

eSIM卡拓宽使用场景

为了避免传统手表需要和智能手机强关联而引起的局限性问题,OPPO Watch还支持eSIM卡——实现手表独立接打电话、与手机共用一个号码以及一号单终端来电转接等功能。

图片7.png

OPPO Watch支持eSIM卡,一方面可以让Android系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得手表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智能终端。另一方面,时刻联网的属性,也为万物互联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这对OPPO Watch的后续发展有着极强的推动力。

双管齐下,缓解电量焦虑

续航一直是智能手表最大的焦虑,虽然锂电池的属性限制了智能手表续航的提升空间,但是OPPO却另辟蹊径,为OPPO Watch的用户缓解了电量焦虑症。

图片8.png

OPPO Watch搭载了OPPO自主研发的双擎动力续航构架,通过高通骁龙和Apollo两颗芯片的切换,一方面兼顾了性能,一方面又可以实现长久续航——当OPPO Watch的电量低于20%时,用户即可切换至长续航模式,缓解电量焦虑。

根据OPPO的介绍,OPPO Watch 46mm在智能模式下一次充电可以使用40小时,根据我的日常使用,OPPO Watch 46mm在使用两天后,还剩20%的电量。而长续航状态下,OPPO Watch 46mm最长更是可以带来21天的续航成绩,这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绝对是顶尖水平。

图片9.png

另一方面,为了OPPO Watch也延续了OPPO引以为傲的闪充技术优势,根据OPPO的介绍,在Watch VOOC闪充技术的加持下。OPPO Watch可以在15分钟冲入46%的电量,实测后发现,OPPO Watch 46mm基本在1个小时左右即可充满全部电量。

一方面耗电慢,一方面充电快,OPPO Watch通过两线作战,巧妙的规避了传统智能手表续航短的问题。

OPPO Watch 担的上IoT入口的重担

在超额完成智能手表应完成的任务后,OPPO Watch进而通过这些长处,满足IoT入口的需求。

比如,OPPO Watch 全系列搭载eSIM独立通信功能,可以做到时刻与IoT设备连接。其次,最高21天的强劲续航,也避免了传统智能手表频繁续航焦虑的问题。这两方面因素的叠加就为其控制IoT设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图片10.png

在此基础上,OPPO Watch 我们前文提到的Breeno语音助手就一举拓宽了OPPO Watch的应用边界,使得它可以更便捷的控制IoT产品。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我们想让台灯关闭,我们只需对OPPO Watch的Breeno说“帮我关掉台灯”,那么OPPO Watch就可以做到一键关灯。

对比智能手机仅适合私密场景下使用,与IoT的开放场景相悖;智能电视又只能固定位置,不能面面俱到。OPPO Watch一方面巧妙的避开了这些传统设备作为IoT入口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开放的姿态又可以让家庭成员拥有同一套标准,那么这些家庭中的OPPO Watch数据互通,就兼具了开放与可移动的问题,两方面的因素也就说明了OPPO Watch担的上IoT入口的重担。

反过来考虑,OPPO并没有因为让OPPO Watch成为IoT入口而在产品的基础功能上有所缺憾,相反,OPPO Watch的基础功能对比市面上传统的智能手表甚至有了全方面的超越,在此基础上,OPPO Watch再去达成IoT入口的目标,可以称得上是十分高明,并且十分负责的产品策略了。

而沿着这种产品策略,OPPO在IoT所取得的成绩将不止于此。

OPPO的IoT战略将重塑IoT行业

当我们由OPPO Watch向上,站在行业的高度观察OPPO的IoT战略就可以发现,其全盘考量、稳扎稳扎的姿态,很可能重塑整个IoT行业。

图片11.png

首先,考虑到IoT设备需要高带宽的数据,OPPO早在2019年末就发布了OPPO 5G CPE——其仅需要一张5G SIM卡,即可让接入该设备的产品使用5G网络在,这就为OPPO的IoT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支撑。

图片12.png

其次,在IoT入口层面,陈明永也表示,“智能手机不是唯一入口,未来还会有并驾齐驱的多个核心入口相互作用。”除了我们今天谈的OPPO打头炮的OPPO Watch产品,OPPO还早早展示了AR眼睛产品——这些想必在未来都将成为OPPO的核心产品。更重要的是,OPPO避免了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多入口的设计,一方面降低了入口的门槛,一方面也迎合了不同用户不同场景、设备侧重的入口需求。

这时候,我们再对比传统IoT厂商依然在争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这两个虽然粗看起来潜力十足,但并不可靠的IoT入口,就会更加发现OPPO的独到之处。

搭好了地基,OPPO也没有像传统IoT厂商一样“闭门造车”,而是抱着开放的姿态和合作伙伴一起搭建IoT大厦。

图片13.png

2019年末,OPPO宣布将启动IoT启能行动,开放开放HeyThings IoT协议、HeyThings IoT服务平台和音频互联协议。

一方面,OPPO为供应链搭好了强悍的地基,另一方面,OPPO又抱着兼容并茂的姿态吸引合作伙伴,这两方面的因素,将会大大利于OPPO IoT产品的繁荣。

综合来看,虽然目前OPPO在IoT领域仅推出了OPPO Watch这款核心入口产品,但是从行业来看,OPPO并不是盲目进军该领域,而是前期做好了周密的规划,这一方面会让消费者的体验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走错路引起的空耗资源。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OPPO在IoT领域的逐渐发力,其将会在入口、中控、标准等方面重塑整个IoT行业。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