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窘境:硬伤未愈 软肋犹在

电科技张志昌12-10 08:14

提及虚拟现实技术,大部分人对它的最初印象或许正是来自于今年3月初,社交巨头Facebook的一次大手笔收购。对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团队Oculus VR的20亿美元收购价格,让原本并不被重视的虚拟现实市场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同时,如此阔绰的收购手笔,也开始将虚拟现实应用带入了投资界的视野。

可以说,正是整个投资市场对于虚拟现实技术未来之日的极度好看,才有了今日“国产品牌”蚁视科技在虚拟现实产品方面的又一次新品发布。但在参加完整场发布会之后,对于现有虚拟现实状况的总结,依旧还是那句:“硬”伤未愈 “软”肋犹在。

2997517.jpg

产品两极化严重  市场定位摇摆不定

对于虚拟现实眼镜的组成构造,曾有业内人士这样介绍到:“硬纸板+两个透镜+一块磁铁。”虽然这样的解释稍过简约和肤浅,但对于定位低端市场的开发者来说,这正是其产品的真实写照。

在Facebook正式收购Oculus VR之后,Oculus VR公司推出了一款专为游戏设计的虚拟现实眼镜——Oculus Rift。该款虚拟现实眼镜的最大特征便是其佩戴操作无屏幕的体验效果,这样的技术优势可为用户提供的则是完全置身其中的虚拟现实体验。当然,300美元的售价也很“耀眼”。

在国际互联网巨头们的虚拟现实研发中,可与Facebook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谷歌了。但与Facebook大相径庭的是,谷歌的虚拟现实眼镜正是传说中的手工DIY的虚拟现实手机架——Cardboard,并且售价仅为19.95美元。

无论廉价版的Cardboard是否是谷歌在虚拟现实领域的一次诚心之作,还是其仅仅调皮性的一次乱入,但至少尝试性的试探了当下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程度。

而随着两大国际巨头对虚拟现实的两极化诠释,以及虚拟现实概念的不断神化,才有了今天蚁视科技两款不同虚拟现实头盔的问世,售价1499元的蚁视虚拟现实头盔和售价149元的机饕-手机头盔。

蚁视虚拟现实头盔的发布,无疑是对国际巨头产品Oculus Rift的叫板,而机饕-手机头盔的出现,显然是在和国产品牌“暴风魔镜”、“Nibiru梦镜”抢占市场。这两款同品牌极端产品的同时出现,也正验证了国际巨头都未解决的终极问题的存在:市场定位。只是,与国际巨头企业不同的是,国内小厂商更情愿把这一现实问题摆在明面上,由消费者自身去解决。

虚拟现实也谈生态  产业链问题日益显现

在整个虚拟现实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刻,也不乏具有醒悟性的“唱衰之声”。三星负责虚拟现实技术的副总裁迪卡罗就曾公开表示:“如果虚拟现实想要真正进入主流,那它必须提供更丰富的应用,而不仅仅是一些令人叫绝的游戏。” 

很明显,除了不断创新构造的硬件产品之外,内容应用也已成为了虚拟现实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今日的蚁视虚拟现实产品发布会上,蚁视科技创始人覃政也开始用“生态”一词形容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建设问题。覃政透露,蚁视科技不仅要做越来越出色的虚拟现实产品,未来还将涉足虚拟现实应用内容制作,包括游戏、视频等。

虽然高端和廉价虚拟现实眼镜的根本区别在于最终的显示效果,但就眼前大部分的尝鲜消费者来看,虚拟现实应用能否真正普及,归根结底还要依靠内容。更重要的是,目前无论是内容开发商还是硬件开发商,其本身的内容库都无法撑起整个虚拟现实平台。

事实上,围绕着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崛起的虚拟现实,或可与其它互联网硬件产品一样,通过打造虚拟现实生态圈,围绕硬件做内容,并开辟出内容服务收费的又一盈利模式,以此形成产业生态的闭环化,未尝不会助力虚拟现实产品的推广和持续发展。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