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视的音乐综艺《天籁之战》第二季在10月15日接棒《极限挑战》的周日档后,仅播出一期便陷入停播。目前,节目官方微博对此并未作出解释。
《天籁之战》第一季时csm52城收视率破2,微博同名话题阅读20亿+,网播量超10亿,单期最高1.2亿,豆瓣7.4分。第二季仍然主打星素结合的招牌,在保留原嘉宾费玉清、莫文蔚、华晨宇、杨坤的阵容基础上,引入新嘉宾张杰。
即便如此,《天籁之战2》首播时csm52城收视率仅0.6%,猫眼数据统计的收视率为0.2%,豆瓣只有91人参与评价,暂无评分。收视率的大幅下滑也有可能是其停播的主要原因。除了《天籁之战》,曾经被视为爆款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的收视率同样不能同日而语。收视下滑已经成为音乐综艺普遍存在的问题。
爆款收视断崖式下滑
现象级音乐综艺难再现
继《快男》、《超女》后,音乐综艺又出现了《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爆款。然而,纵观音乐综艺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各类“音乐+”的综艺不断涌现,去年更是达到30档之多,但总逃不开“新瓶装旧酒”的通病。在已经饱和的音乐综艺市场上,“现象级”似乎正在与这个占据半壁江山的综艺类型渐行渐远。
今年的《中国新歌声》冠军是谁?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说出他的名字,甚至没有几个人知道是哪个导师带出的冠军。同样的音乐模式,同样的鸟巢冠军之夜,导师的咖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冠军却越来越“低调”。音乐综艺的没落,可见一斑。
第一季的《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时,不看脸只听声音的新玩法一夜之间深入人心,收视率长期霸占同时段榜首,冠军之夜破6,盛况空前。
作为浙江卫视脱颖而出的王牌综艺,第二季时,《好声音》的冠名费已达到2亿,相较第一季的6000万翻了3倍多。之后,这个数字一直不断扩大,直到去年,冠名费增长至4亿,广告收益超过20亿,成为最赚钱的综艺之一。
然而,其收视率却在反向发展,尤其是因版权问题改名《新歌声》后,收视下滑更为明显。去年《新歌声》鸟巢总决赛收视率为3.9%,今年《新歌声2》开播,首播观众规模为5248万,较上一季缩水了近1395.2万,全季更是以2.213%的收视率创下了历史新低。豆瓣评分也从最初的7.8分滑落到5分。
节目结束后不久,那英工作室宣布退出明年《新歌声》的录制,这位带出三季冠军的导师出走,再次成为音乐综艺没落的信号。不过近期,有微博博主称那英已确认参与新一季《歌手》。
《我是歌手》之所以爆火,是其打破了音乐综艺“选秀”的标签,让明星歌手同台竞技。不仅使沉寂多年的黄绮珊、杨宗纬再次翻红,也使一批湖南卫视的二三线主持以经纪人的身份一时炙手可热,现在活跃于荧屏的沈梦辰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不断引进明星参与的《歌手》同样没能避开收视下滑的命运,最新一季的收视率已下滑至1.4%,而上一季还能平均保持在2%以上。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的7.8分滑落到现在的6.4分。
另外,音乐+素人的《天籁之战2》收视已跌落至0.6%,《我想和你唱2》收视在0.5%~0.6%,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的7.2降至6.2;音乐+跨界的《跨界歌王2》收视在0.3%,豆瓣5.1分,音乐+推理的《蒙面唱将猜猜猜2》豆瓣5.5分,收视在0.4%;音乐+儿童的《音乐大师课3》收视在0.2%,《歌声的翅膀》收视不足0.1%……
总体来看,爆款音乐综艺在被综N代不断消耗后缺乏新意,收视率都出现了断崖式下滑。新生代的音乐综艺虽然融入了新元素,但并未打造出新的现象级,尤其在综2代、综3代时,收视率开始出现下滑,口碑也不尽人意。
节目创新流于表面
明星和“综艺效果”成最大看点
音乐综艺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新老节目集体遇冷,下一个现象级遥遥无期。但依然有新节目继续“视死如归”,比如11月即将上线的《不凡的改变》,单从官宣来看,和《天籁之战》属于一个套路,素人+改编,溅起水花的可能性不大。
纵观国内的音乐综艺,在《好声音》和《歌手》后再无爆款,归结以下几点原因:
1. 创新流于表面
《好声音》在改名前,全部照搬外国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的团队手把手“帮扶”下,原比例打造出中国版《好声音》。当然,《好声音》团队确实良心,不仅请到有“中国第一贝斯手”之称的零点乐队王笑冬担任乐队总监,还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响总工程师金少刚担任音乐总监。对音乐本身的精益求精也是其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之后,《好声音》没了版权,改名《新歌声》,只是把转椅变成了滑车,改一改节目赛制,模式几乎未有改动,便自诩原创,未免有些自欺欺人。《歌手》与《好声音》如出一辙。
后来的综艺同样如此,比如星素结合的节目现已有三档,形式大同小异。最近政策多次提到鼓励星素结合,在节目中增加素人比例甚至会被制作方宣传成创新。实际上,创新应该更注重节目内容、剧本开发、形式过程,而不在于增加了素人比例。
而且综艺复制的速度越来越快,节目同质化和“伪创新”在不断消耗着观众已经濒于疲劳的审美。
2. 对明星过度依赖
音乐综艺原本起于选秀节目,刚开始的《超女》、《快男》几乎都是素人,明星的存在感并不强。但是近几年的音乐综艺已经出现了“拼咖位”的势头。《好声音》的导师第一季时已经是那英、刘欢、哈林、杨坤的阵容,后来引入周杰伦缓解了出现颓势的收视率,但现在引入陈奕迅后,除了火了两人的CP外,节目收视率一滑再滑。
《天籁之战2》除了原嘉宾阵容再加上新嘉宾张杰。同类型的《梦想的声音》在原嘉宾基础上每期再邀请一位X嘉宾。主打翻唱+情怀的《金曲捞》请到的嘉宾已经上升到徐怀钰、谭咏麟、辛晓琪、黎明这样级别的歌手。
明星已经成为音乐综艺保证收视率的重要手段,可惜的是,从目前音乐综艺整体滑落的收视和口碑来看,这个手段并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
3. 节目重心向“综艺效果”倾斜
《好声音》和《歌手》在刚出现时,虽然已经开始注重综艺效果,但重心还在音乐品质上。节目对音乐本身的把控是一大看点。但音乐综艺随着缺乏新意的不断复制,逐渐陷入改编和翻唱的死胡同里找不到新的爆点,即便加入了音乐之外的元素,在音乐创作上并无新意。
无论是选秀还是星素结合的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更期待“制造”出综艺爆点,而不是依赖音乐本身去留住观众。比如《好声音》最新一季嘉宾互动时长占去节目的比例越来越大,留给选手的空间被一再压缩。观众看陈奕迅、周杰伦的兴致远远超过了听选手唱歌,这也是《好声音》在打造出吴莫愁、吉克隽逸之后,造星能力大不如前的主要原因。
再如《天籁之战》或者《梦想的声音》,明星歌手进行即兴改编时,节目组不断加大改编歌曲的难度,比如华晨宇改编《我的滑板鞋》、《易燃易爆炸》,或者林俊杰改编《女儿情》,张杰改编《回娘家》,歌曲本身的风格与歌手的风格之间的反差越大,综艺效果越好。然而,节目组虽打着星素结合的旗号,素人却并未出现在“反差”的综艺效果里。
音乐综艺的重心从“音乐”转向“综艺”也表明,该类综艺在节目模式成熟之后,已经被深谙此道的观众逐渐抛弃,不得不依靠音乐之外的其他力量来留住观众。音乐综艺的整体没落也迫使综艺人不断反思该如何走出这个怪圈
音乐综艺“回春”依赖细分、原创、互联网化
既然音乐综艺有这三大失败的点,那么音乐综艺应该怎么做?
1. 细分市场
今年夏天爆火的《中国有嘻哈》4小时播放破亿,单期最高播放量4亿,给音乐综艺带来一个发展的新思路——小众化、细分市场。嘻哈作为一种小众音乐,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几乎人尽皆知的普及力度,不得不算是一个现象级节目。在造星上更是极其成功,前15强均在节目后出场费过10万。冠军PG ONE和GAI更是在节目后微博粉丝增长至百万级别,并得到与电影《蜘蛛侠》、《缝纫机乐队》等合作推广曲的机会。
同样爆火的音乐综艺还有《明日之子》,这档从始至终都在主打年轻群体市场的综艺,不仅在节目中加入二次元歌手赫兹,还在节目全程引入网络直播渠道,极大地贴合了95、00后的用户习惯。
2. 精耕原创
《明日之子》的冠军被毛不易拿下,他的原创歌曲《消愁》等在节目后刷爆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让市场看到观众并不是对音乐失掉了兴趣,而是对不断翻唱、改编缺乏新意的音乐失掉兴趣。
《嘻哈》中rapper们的freestyle本身就是一种原创表演,它给观众带来的除了嘻哈文化,还有原创作品散发的独特魅力。
3. 互联网化
无论《嘻哈》还是《明日之子》,它们细分市场都是为了在同质化的音乐综艺中寻求创新和改变。《明日之子》紧抓90、00后的观看习惯,本身就是思维模式的与时俱进。
这两档网综的火爆也反映出互联网化是音乐综艺更深层次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时代,就要用互联网思维做新时代的音乐综艺,否则,无论是固守综N代,还是停于表面的简单复制都会被不断向前的时代所淘汰。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