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退出价格战”登上了热搜。
关于这个事儿,宝马官方解释了很多,但真正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比亚迪高管李云飞那句名言:跟不起,就过。
这么多搞新能源的合资品牌,就真的没有一个能打的吗?
并不是,大众汽车已经初步有了在新能源领域“站稳”的迹象。
2024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在华销量达到了126.66万辆,成为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品牌,也是上半年仅有的三家销量超过100万辆的汽车品牌。
这个成绩是个什么样水平呢?大概相当于同期丰田在华销量的2倍,本田的3倍,日产的4倍。保住了合资品牌留在牌桌上的重大机会。
为什么说大众汽车有可能在新能源市场站稳,甚至跟比亚迪较量一下呢?
汽车是一个讲究规模的行业,规模越大就越能站得稳。大众上半年在华销量超过126万辆,全年有望在250万辆左右。大众这种巨型厂商,玩不了蔚来、理想那种“小而美”的游戏,它要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要有规模,就跟丰田、比亚迪一样。
有这样的规模,大众就有资源和利润去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除此之外,一年卖200多万辆,也可以维持经销商网络的基本盘,保证大众这个牌子不会被消费者遗忘。
其实大众的转型之路与现在的吉利,或者几年前的比亚迪是一样的:维持燃油车基本盘的稳定,用燃油车赚来的钱去“养”新能源汽车。在起步阶段落后的情况下,大众汽车能把这条路走下去,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了。
相比之下,丰田、本田等日系厂商的在华表现就差强人意了。新能源表现羸弱不堪,连带着出现了燃油车销量崩盘、品牌形象不再、保值率神话破灭等各种问题,可以说是全线溃退。而大众,至少留住了反攻的本钱。
大众汽车与丰田、本田不一样。在发展新能源方面,丰田本田是浅尝辄止,但大众对新能源的执着不亚于国产厂商。
早在2020年5月份,大众就拿下了动力电池厂商国轩高科26.47%的股份;同年11月份增持安徽大众股份至75%;2023年年底,以7亿美元的拿下小鹏汽车5%的股权;2024年4月,大众宣布投资190亿元人民币,对合肥生产基地进行了升级。
态度决定一切。这才是真正想搞新能源汽车的厂商所该有的行动。
大众汽车的新能源销量虽未达到预期,但它至少是真的想转型,而不是像丰田章男那样,都2024年了,还时不时在言语上“刺”一下电动汽车。
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领域,大众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南北大众ID.系列共有6款车型在售,覆盖A级轿车、B级轿车、紧凑型SUV、中大型SUV四个细分市场,形成了自己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初步搭建起了比较强大的产品阵容。
今年6月份,ID.3销量为7043辆,ID.4 X销量为2760辆,ID.4 CROZZ销量则达到了4094辆,均进入了主流市场,销量规模也达到了二线造车新势力的水平。
不可否认,这些车型能有这样的表现,与动辄四五万的降价是有直接关系的。但需要注意,大幅降价也无人问津的合资新能源也非常多,大众至少在降价后换来了销量。
其实不单单是大众在降价,国产主流新能源车型也在降价,这是一个行业大趋势。大众体量巨大,能承受一定时间内的不盈利,只要规模能逐渐提升,产品自然会打开市场。
16万的大众ID.3看上去不接地气,但降到12万元左右就显得和蔼可亲了。大多数消费者买车,首先看的不就是价格吗?大众新能源销量规模偏小,但路子至少是对的。
在新能源核心技术方面,大众的确比不上主流国产厂商,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而这主要是源自它内部组织凝聚力不足。
2020年,大众汽车成立了CARIAD部门,专注于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成立两年,累计亏损258亿元人民币,软件问题依然无解,导致ID.系列电动车频繁出现系统软件故障。去年底,忍无可忍的大众宣布裁掉该部门30%的员工。
大众汽车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过于极端,造成旗下车型的“不接地气”。
到目前为止,大众汽车在华投放的ID.系列车型全部都是纯电车型,但在中国市场上,纯电不如增程受欢迎,原因就在于续航焦虑。
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看上去是纯电、插混两条腿走路,但实际上秦、汉、唐、宋四大主力车型都是插混车型更受欢迎;比亚迪之外表现最好的两家厂商,理想和问界,也是以增程式电动为主要发展方向。理想MEGA出师不利,证明消费者对纯电车型的接受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都是可以在发展中解决的。
大众通过自主研发、入股、技术合作等手段,可以逐渐解决技术实力不足的问题。以大众的规模和整合能力,它在取得一定的技术突破之后,转型速度不一定会比其它人慢。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这些都是它可以利用的资本。可以这么说,如果有一个传统合资厂商能挑战比亚迪的话,那这个厂商大概率就是大众汽车。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