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智能驾驶的“路线之争”如今已经没有什么热度了,以“雷达+摄像头”为代表的融合感知路线在产品端占据了绝对主流,一切似乎丧失了争论的必要。
但随着特斯拉达到“数据合规”要求,各地解除对特斯拉的限制,特斯拉FSD(Full Self Driving 完全自动驾驶)入华的可能性正在大大增加,智能驾驶赛道或将再起风云。
谈论自动驾驶,特斯拉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因为它就是纯视觉技术路线的开山宗师。
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与其它厂商的智驾方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车辆安全驾驶能力,在“更像人”的同时,弥补了人类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的缺陷,例如开车走神、视线不清、视野盲区,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感知方式的不同。
纯视觉路线的感知,靠的主要是高清摄像头,模拟的是“人眼”,摄像头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全靠“视力”来观察外界路况。在为何选择该路线的问题上,马斯克曾经有过简单粗暴的表述:人类不会从眼睛里射出激光来开车。
其它厂商的智驾方案则是各种感知元件一起上阵,不但要用高清摄像头,还要用到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
从元器件的采用来看,马斯克力主的纯视觉技术路线更像是其它方案的简化版本。国内的极越、大疆等公司提供的智驾方案说是“纯视觉”,但实际上它们只是没有激光雷达而已,应该称为“融合感知路线”,或者是余承东所说的“多视觉路线”,既用激光雷达,也用摄像头,甚至可以像极越那样取消激光雷达,但这也不意味着只靠摄像头来感知,所以与特斯拉的方案还是有着根本区别。
目前在售的特斯拉Model Y,除了7个摄像头之外,没有采用其它任何的路况感知硬件;而同样号称“纯视觉路线”的极越01,则搭载了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
智驾是怎么走向这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的呢?
首先是由中美两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决定的,特斯拉发展的早期,参照的目标主要是传统燃油车,为了吸引消费者,它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外观模仿保时捷、内饰尽量简化,为了用更低容量的电池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它还开发了单踏板模式。
纯视觉路线也是一样,特斯拉创业的早期,各种技术路线都测试过,甚至还测试过换电模式,但因为美国没有激光雷达的成熟供应商,一颗96线的产品要一万多美元。最终因为成本过高的问题,不利于特斯拉的市场开拓,因此就采用了纯视觉技术路线。
国内的智能驾驶最初主要是靠理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来掀起风潮。它们一方面学习特斯拉,一方面又想超越特斯拉,于是开始尝试把各种类型的激光雷达搬上车。2021年9月份上市的小鹏P5,就是最早采用激光雷达的纯电量产车型。
问题来了,连马斯克都舍不得用的激光雷达,怎么国内厂商用起来却毫不心疼呢?
答案是:也心疼,但又不十分心疼。
中国在雷达领域有着强大的技术储备,这一点是美国市场所不具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国外是不折不扣的高端货,妥妥的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但在国内,这货甚至被农民拿来监控甘蔗田里的野猪。
全球现在有将近200个乘用车激光雷达项目,其中90%都是中国厂商,占据了全球84%的市场份额,其中禾赛一家就占据了37%的全球份额,产品价格也早早降到了500美元区间,相比马斯克创业那会,足足低了20多倍。如今,中国市场上大部分中高端车型都用上了激光雷达。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有着激光雷达保驾护航的融合感知方案,肯定要比纯视觉路线更好用。两者的关系有点儿像空调扇和空调,夏天都能降温,又不是不能用,但你心里肯定知道哪个更舒服。
融合感知路线现阶段最大的问题还是成本,激光雷达价格再怎么降,也是要钱的。几千块的成本对大多数车型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负担,国内最能赚钱的比亚迪,单车利润也不过一万元左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特斯拉FSD系统入华,也很难改变目前融合感知路线的主导地位。但某些车型的入门版本,可能会尝试去掉成本高昂的激光雷达,例如前段时间盛传的“小鹏放弃激光雷达”,智界S7也推出了无激光雷达版本作为入门车型。
就像网红卢克文说的,一切都是经济问题。智驾方案也是如此,脱离成本讨论纯视觉路线和融合感知路线孰优孰劣并没有什么意义,假设激光雷达现在拼西西到500人民币一台,你看马斯克用不用,还说不说它是个“瘸子”?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