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背刺车主?比亚迪特斯拉也干过!一文盘点汽车厂商的背刺行为

91che袁创08-16 07:47

你有过被汽车厂商背刺的经历吗?

这里的背刺,不是“欺诈”,而是主要体现在价格的调整上。8月13日,2025款极氪001上市,引发老车主大规模维权,就是最新的案例。

新款极氪001对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进行了重大升级,价格却没变。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老款今年2月底才上市,至今也不过半年时间,因此被不少老车主理解为“坑”。

极氪001半年内两次推新车,而且对性能进行了重大升级,这实际上等同于变相降价。尽管厂商是拥有自主定价权的,但从消费者的情感上来说,花二十多万买车,半年就降了好几万,失落是不可避免的。

极氪001

实际上,汽车产业的价格背刺行为并不是极氪一家,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业常态。

近期因为价格问题引起消费者抗议的,除了极氪,还有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7月29日,豹5全系车型售价下调5万元,引发了不少老车主的强烈抵触情绪。

豹5的价格下调幅度比极氪001要来得更高,之所以没有酿成大规模的维权事件,可能是因为它的月销量仅为2000辆出头,用户较少,没掀起风浪。

何止豹5。

关注比亚迪的朋友都知道,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比亚迪的主力车型一直都在下降。

以比亚迪汉为例,2020年初的指导价为23.98万元,随后价格一路下探。从2023年初的冠军版到今年初的荣耀版,如今起售价只剩下了16.98万元。每一次价格调整,事实上都会“背刺”一批事先不知道降价消息的用户。

比亚迪汉

原本的比亚迪汉,主力车型售价在25万元以上,属于中高端车型,有比较强的面子属性;现在的汉,经过多轮降价,早就没有了对标56E的光环了。

除了比亚迪之外,另一个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也是背刺用户的“惯犯”。

事实上,特斯拉是国内最早因为降价而引起消费者抗议的新能源品牌,早在2021年就有不少用户在特斯拉门店前拉条幅抗议。

特斯拉维权

谁能想到,特斯拉曾经也是不折不扣的豪华品牌,售价直逼同级别的奔驰宝马,最初的最初还被看作是富人的玩具,但现在却在20万+的价格区间里跟国产车抢饭吃。老钱突然不老了,由此引发了大量T粉的不满。

同样因为降价把品牌定位都改了的,还有上汽旗下的智己。智己品牌原本的定位是专注于30万+的高端品牌,首款车型智己L7一开始的起售价高达36.88万元,直接向56E看齐,但短短两年时间里,它的起售价就降到了29.99万元。

智己旗下另一款主力车型,主打中大型SUV市场的智己LS7,首次上市时起售价高达30.98万元,但不到一年时间,智己就推出了另外一款中大型SUV智己LS6,整体性能并不比它差,但起售价却直接定到了22.99万,让那些购买智己LS7的用户后悔不已。

智己ls6

最离谱的应该是高合汽车,它的头两款车型高合HiPhi Z和高合HiPhi X起售价都在50万元以上,顶配车型售价高达80万元,宣称自己是百万级豪车,但2023年7月份上市的第三款车高合HiPhi Y起售价却降到了33.9万元。

长安汽车旗下的深蓝汽车也出过类似的问题,2023年年初,深蓝SL03宣布大规模降价,最高降幅达到4.2万元,当时也引起了老车主维权。

从相关媒体统计的数据得知,“降幅过大”早就成了新能源汽车投诉的重灾区,其中不但有比亚迪、特斯拉这种纵横市场多年的,还包括BBA这种新能源业务一直拉不起来的。

以前段时间宣布放弃价格战的宝马为例,它旗下的主力纯电车型宝马iX3今年2月份上市时起售价高达40.5万元,但半年之后的7月份实际起售价已经不足30万元;宝马i5今年1月份上市,至今仅有半年,但起售价已经从43.99万元降到了36万元左右。

宝马ix3

可以这么说,目前市场上活跃的主流品牌,除了蔚来、理想等少数坚持高端定位的品牌之外,大多数品牌都有类似的背刺行为,让消费者苦不堪言,甚至不敢轻易去尝试新能源车型。

当然,这样背刺用户的并非只有新能源汽车厂商,传统燃油车这两年也变成了背刺高手。

例如丰田凯美瑞九代,3月份上市时曾经被广泛宣传,不少消费者认为它的价格会稳定下来,但现在这款车的起售价已经从最初的17.18万元下降到了14.18万元,几个月的时间,用户背刺成本高达3万元。

本田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它旗下的主力车型本田雅阁2024年1月份推出两款售价19.78万元起的高配车型,但现在起售价已经降到了14.58万元。

凯美瑞9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问题是,这种降价往往已经超出了消费者正常接受的范畴,几个月跌掉几万块,搁谁都要跺脚。

以往大家在购车时都会考虑几年后转手的问题,现在消费者已经不敢考虑这些问题了,因为几个月之后,它就会大掉价。

除此之外,这种降价,还无法让用户“避坑”。

不少厂商的降价都是毫无征兆,以至于很多用户刚提车的第二天就降价,而且降价之后,也极少有厂商对用户进行补偿,因此引起了消费者的普遍反感。

从市场发展角度来说,背刺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它们原本的价位就虚高,脱离了应有的价值区间,经过激烈竞争,让价格回归正常,其实是一种良性发展。

只是行业发展的代价,不应该让消费者来承担。你搞突然降价的同时,能不能安抚好老车主呢?或者说,咱们约定好,多久之后再大降价,就像电商一样,设立一个价格保护期,在某个时间内购买的,降价必赔。

汽车供应链

归根结底,新能源汽车掉价快,消费者是能接受的,他们真正反对的,是汽车厂商过快的降价、降价后又冷冰冰地不管不问的行为,是受不了热脸贴了冷脸的被遗弃感。

做品牌,尊重用户永远都是第一要素。只是,咱们的有些品牌,真的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要赚钱的时候永远热泪盈眶,要甩锅的时候,又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那些两副面孔的品牌啊,祝你们好运!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