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比车圈“内卷”更令人紧张的,是反复被提及的芯片问题。
12月初,美国商务部宣布了新的出口管制规定,将140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将更多半导体设备、高带宽存储芯片等半导体产品列入出口管制。
紧接着,中国四大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发布声明,呼吁国内企业审慎选择采购美国芯片。
虽然各家声明具体措辞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美国相关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
在芯片问题上,美国意图明显,中国相关部门态度明确。但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大挑战。
根据中汽协统计,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为每辆车600~700颗,电动车所需芯片数量提升至1600颗,而智能汽车,全车需要的芯片则大幅度提升至3000颗。以每年近3000万台国产汽车计算,即便取一个中位数,每年也需要大约400亿颗芯片。
这个数据意味着,如果中国车企想要不受制于美国的相关政策,就要自己解决芯片问题,否则,如此之大的需求,必然会对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其实,早在前几年,芯片问题就已经爆发过。因为过度依赖进口芯片,导致当时很多车企丧失了主动权,日子非常难熬。一颗原价几块钱的芯片,因为短缺,甚至能被炒至上千元。而车企为了及时交付,也只能捏着鼻子往下咽。
当时的困境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从这个角度来说,那场提前上演的遭遇并不完全算是一件坏事。
2021年,就在汽车行业的芯片荒时期,工信部发布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鼓励汽车芯片国产化。
如今三年过去,国产芯片逐渐结出了硕果,在功率芯片、传感芯片、存储芯片等领域,已经可以做到了完全的“去美化”。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博通集成已有多颗芯片产品通过AEC-Q100车规认证,公司的车规级芯片产品已进入多家主流车厂客户体系。
富瀚微则在重点布局车载视觉芯片领域,产品应用场景不断增多,已经可以为Tier1和汽车厂商提供完整的车载视觉芯片及解决方案。其相关产品已进入头部企业高端品牌,基本通过一级供应商覆盖国内主流整车厂。
另外,国内汽车芯片厂商也在不断努力,比如比亚迪、兆易创新、国民技术中国厂商,都有了一定的突破。
最近几个月,行业内更是传出了不少好消息。
7月27日,蔚来“神玑NX9031”流片成功。
8月23日,小鹏“图灵芯片”流片成功。
9月20日,长城MCU芯片紫荆M100成功点亮。
11月9日,由东风汽车定制的国产高性能车规MCU芯片——DF30,及其符合AUTOSAR标准的操作系统(OS)和微控制器抽象层(MCAL)正式发布。
仅仅一年过后的2022年,中国就生产了3241.86亿块芯片;而这一数字到了去年,也就是2023年,更是增长至3514.4亿块。
今年前10个月,中国半导体产业再度提速,产量高达3530亿颗,同比增长24.8%,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总和,创下了新的纪录。计划到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会将采购本国汽车芯片的比例提升到20%~25%。
值得注意的是,信心之外,我们还是要关注到当下中国在芯片领域面临的现实情况。即便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从过去的不到 5% 上升到了现在的 10% 左右,但整体份额仍然比较低。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超过90%芯片需从国外进口,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依赖度更高达99%,功率和存储类芯片依赖度达92%。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车企距离真正的芯片“去美化”仍然有一定的距离。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所说,部分国产芯片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验证与测试技术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日前也表示,:高性能、高算力的复杂的 SoC 在短期内期望完全去美化还很困难,产业发展是要过渡式的、渐进式的。
比较令人欣慰的是,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14nm及以上制程芯片的量产能力。这一制程水平的芯片已经能够满足许多应用领域的需求,如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部分中国厂商已经实现了7nm 芯片的生产,在先进制程芯片制造方面取得了突破。
所以,即便美国方面刻意对芯片进行限制,中国车企也并非是无路可走,攻克更高制程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美国的种种限制虽然给中国车企带来了困扰,但同时也在将加强中国车企、芯片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为国产车载芯片上车和扩大产能进一步提供发展契机。就像比尔.盖茨所预测的那样,从美国利益的角度出发,就不应该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应该向中国无限量出口芯片,才能降低中国企业开发芯片的动力。因为一旦不卖芯片给中国,就会激发中国自己制造芯片的意愿,对美国而言,这真不是一件好事情——未来美国不仅会逐步失去这个市场,同时会让众多的美国人失去了高薪工作。
现在来看,事实确实如此,失去了芯片的美国,它还能剩下什么呢?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