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广州港,300台小鹏X9 整整齐齐停放在码头之上,它们的目的地是远在数千公里外的泰国。而和这批中国最畅销的纯电MPV一起踏上征途的,还有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的万丈雄心。
在小鹏X9启程装船的现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定了一个小目标,“在不远的将来,小鹏X9能够成为整个亚太地区高端纯电MPV的销冠”。
何小鹏的这一梦想可能很快就会实现,以中国汽车在东南亚攻城略地的速度,即便在此深耕了数十年,市占率一度曾高达90%的日本品牌也开始感受到了切实的压力,尤其是在泰国和新加坡市场,彭博社的数据显示,其市占率一路从2019年的50%以上下滑到现在的35%,更为致命的是,它们至今都没有找到止血的良方。
日系汽车品牌面临的
中国车企的东南亚征程始于2015年左右,但真正的战略转折出现在2022年。比亚迪以“高配低价”策略撕开日系防线,其ATTO 3(即国内元PLUS)在泰国市场以1.92万辆年销量登顶,市占率超25%;长城汽车则瞄准皮卡市场空白,山海炮HEV混动皮卡在泰国开启预售,直接挑战丰田Hilux和五十铃D-MAX的垄断地位;五菱缤果更以"国产10万级,海外18万级"的定价策略,在印尼市场实现月销破千。
而吉利在2017年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则是拉开了中国车厂通过技术反哺实现本地化生产的序幕,宝腾X90成为首款搭载吉利CMA架构的新能源车型,助力马来西亚新能源渗透率从2020年的0.2%跃升至2024年的6.8%。
2024年的曼谷车展,是中国汽车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实现由守转攻的开始。比亚迪展台以“WE ARE NO.1”的标语直面丰田。更关键的是,中国车企带来的不仅是车辆,还有全产业链布局:蜂巢能源在泰国建厂、国轩高科完成电池下线、华为数字能源部署充电网络,形成"研发-制造-服务"的完整生态链。奇瑞汽车更以本地化战略,在泰国建立零部件供应链平台A Plus,将零部件订单时间从30天缩短至15天。
就像80年前在东南亚所遭遇的一系列溃败一样,今日面对中国汽车品牌发起的纯电攻势,日本车企一如既往地展现出了骇人的战略迟缓。
丰田在泰国耕耘60年,却迟迟未将纯电车型引入;本田在印尼的工厂仍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车型占比不足5%。这种堪称灭顶的路径依赖,让日系车在电动化浪潮中步步落后。
2023年,日本品牌在泰国市占率从90%骤降至78%,铃木、斯巴鲁更因销量暴跌被迫关闭泰国工厂。
更严峻的是,日系车在智能化、车联网等领域的短板暴露无遗。
一位曼谷的出租车司机曾对媒体坦言:“中国车的导航能实时显示充电桩位置,而丰田车连基础语音控制都卡顿”。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通过“技术代差”实现降维打击:比亚迪腾势D9在新加坡上市即击败丰田,成为当地销量最高品牌;广汽埃安昊铂HT在泰国建成15公里半径充电网络,直接解决用户痛点。
中国车企的制胜密码藏在两个维度:技术代差与生态优势。正如何小鹏所言,“希望每一位海外用户,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新能源汽车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智能化和科技领先,而不是一辆千篇一律没有乐趣的车”。
以小鹏X9为例,其搭载的XOS天玑智能座舱系统,支持六音区语音交互和智能的自动驾驶,这种“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正是日系车难以企及的降维打击。
更深远的影响还来自于东南亚汽车产业链的颠覆级重构。
中国汽车品牌在东南亚已经投资了超200亿美元,带动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供应链企业不断跟进。这种整车+电池+服务的铁三角模式,让日系车引以为傲的本地化优势荡然无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中国车企在东南亚攻城略地时,日本汽车业正重演当年美国市场的悲剧。
2024年,日本车企在东南亚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70%骤降至45%,相当于失去近100万辆年销量。更危险的是,这种颓势正在向日本本土蔓延——2024年本田在泰国销量同比暴跌42%,丰田在印尼市场被比亚迪超越。
来自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警告振聋发聩:"如果不能在2026年前实现电动化转型,日本汽车产业将失去半壁江山"。
当小鹏X9的尾灯消失在湄南河尽头,一个属于中国汽车的黄金时代正在东南亚开启。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商业模式与战略眼光的胜利,日本车企的撤退,不是终点,而是中国品牌全球崛起的起点。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