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的大模型公司中,应该没有谁比科大讯飞更热闹的了。
仅仅半年的时间,先是公司创始人刘庆峰高位套现23.5亿;随后又高调推出与华为的AI一体机;1024节上线星火大模型3.0版;当天又发生了学习机内容误导儿童事件,股价一路跳水;各种证券基金分析师百人团隔三差五就对科大讯飞做线上线下调研,散户们也在财经社交媒体疯狂跟帖……
但是,大开大合的新口号和发布会并没有带来所有投资人们的认可。
正如20多年前,科大讯飞没有得到知名风投机构IDG董事长熊晓鸽的认可一样——“看起来很热闹,就是不赚钱”。这个评价似乎成了魔咒,一直困扰着科大讯飞。
究其原因,还是科大讯飞早期的发展中过度依赖G端项目导致的。
“做项目的公司和做产品的技术公司赚钱逻辑是不一样的。项目交付完之后就没了,复购差,公司营收不稳定,但产品可以一直卖下去,产生稳定收益。”国内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创始人分析道。
其实在实现稳定商业化这个方向上,科大讯飞不断尝试了多个方向。除了原有的翻译产品之外,还包括教育,医疗、运营商等,公司涉足一个又一个的领域,但最终都没有能在这些领域内形成核心竞争壁垒,反而业务摊子铺得太大,导致规模不经济,管理费用支出大,拖累了营收。
当然这些都算科大讯飞过去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旧病”。如今投资人们对它的评价出现两级分化更多还是因为公司在大模型领域提出的豪言壮志有点“赶英超美”的味道。
今年1024节当天,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称星火3.0的综合性能已经全面超越ChatGPT,明年将对标GPT-4,又引发了部分行业人士的质疑。
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调侃到,刘庆峰擅长画大饼。毕竟,ChatGPT训练一次就要花费1亿美金,而科大讯飞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相比同期只增加了5700万元。
记得有投资人在元宇宙相关论坛上提出,判断一个公司是不是有投资价值,就看去掉“元宇宙”三个字之后,这家公司还剩下什么。如果把这个评价标准放到今天,那就是,一家公司的去掉AI这两个字母后,还能剩下什么?
同时,大家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家成立20多年的公司仍然没有在某个行业中建立起自己的壁垒;一个上市15年的公司依然不确定应该选择G/B/C哪个商业方向。它是否真的是一家好的科技公司?又是否值得等待?
靠什么业务赚钱?
一家公司,若商业模式其实没有想透,经常是折腾半天,干的60%的工作都是没有用的,真正挣钱的只有40%的业务,然后40%的业务得负责整个公司的开销。
那科大讯飞到底有哪些赚钱的业务呢?
在2022年科大讯飞的财报中有一张“宇宙图”,展现得非常清楚,具体涉及教育业务、智慧城市、开放平台和消费者业务、运营商、智慧汽车、智慧医疗、智慧金融、其他等八大业务。
(图片来源:科大讯飞2022年财报)
这其中,最赚钱的业务是智慧教育。2022年,科大讯飞总营收188亿,教育产品和服务营收就60多亿,营收占比达到32.74%。赶上了这波教育新基建的热潮,科大讯飞拿到了不少2G的智慧教育项目大单。有家长经常调侃,双减的尽头是科大讯飞,新东方跌倒,科大讯飞吃饱。
AI新光年(ID:ruyudeshui_999)统计了一下从2016年以来,科大讯飞公开披露的一小部分订单,整理成如下表格。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公告披露,我们可能不知道,各地智慧教育的采购金额如此巨大。
这些智慧教育订单中具体包含哪些服务和产品呢?达哥以临淄区的项目为例,来跟你们说道说道。
临淄区这个项目中会涉及到,班班通设备改造、师生电脑、智能教研转写系统、区域学业大数据分析系统、学业发展性评价分析与精准教学、AI智慧课堂、智慧微课、AI听说课堂、AI教研平台等。
简单粗暴地理解,就是硬件加软件系统。老师上课用的黑板变成了多媒体屏幕,学生作业需要用电脑或者手机提交,老师不用花费时间挨个批改,直接用系统批改作业与试题。其中,花费金额最多的项目是学生电脑,金额为13056920元。
教育产品和服务一直是科大讯飞毛利率最高的一块业务,常年保持在50%以上。可以说,智慧教育扛起了科大讯飞营收大梁。翻开各种教育新闻就会发现,科大讯飞与不少教育部门都有合作,深度服务5万余所学校。
但科大讯飞的教育板块也面临两个难题。
一是教育板块的竞争对手高手如云,学而思、网易云、猿辅导等都加入了竞争,蚕食科大讯飞的项目市场,而科大讯飞的教育产品毛利也在下滑;另一个是,政府生意虽好但是价值有限。纵观科大讯飞整个智慧教育业务,与其说是技术驱动,不如说是资源驱动,商业可持续性差,无法形成真正的护城河。
除了智慧教育以外,信息工程、开放平台,运营商相关业务也为科大讯飞赚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讯飞每年还有巨额政府补贴。
根据AI新光年(ID:ruyudeshui_999)的统计,从2018年到2022年,科大讯飞拿到的政府补贴高达20亿元。
争议来自哪里?
虽然现在科大讯飞年营收已经接近200亿,甚至,刘庆峰在2021年还提出,公司要在2025年实现年营收1000亿的目标。但从扣非净利润上看,科大讯飞每年的变化不大。
2016年,科大讯飞营收33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4亿元;到了2022年,公司营收188亿,扣非净利润依然维持在4亿上下。
这么高的营收,究竟钱都花在哪里了?科大讯飞2022年净利润还不到5亿,但总市值却能超过1000亿,动态市盈率达到400多倍。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支撑着高估值?
我们在财报里发现,科大讯飞有三大费用吃掉了大部分毛利。1、销售费用2、管理费用3、研发费用
其中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持平,去年均为31亿上下。在销售费用中,除了一般的营销、广告、外包以外,还有一项业务招待费,一年高达1.75亿。
此外,公司一年的管理费用为12.2亿。按照公告,公司高管的年薪水平在上市公司中并不算很高。比如,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年薪390万,总裁吴晓如年薪280万,董秘江涛年薪200万。但由于公司业务盘子太大,需要的各行各业管理人才多,因此管理费用同比上涨了11.35%。
种种费用盘剥下,就造成了科大讯飞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有行业人士评价,科大讯飞整体的盈利能力比较差,不像是高科技企业,反而像是传统制造业。
加上公司客户以B端和G端为主,导致了营收账款高企。2023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已经超过112亿,而今年前三季度总体营收才126亿。进一步增大了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当然,这些还不足以让投资人丧失信心。可大股东接二连三的减持,让大部分投资人们都坐不住了。
尤其是今年两大主要股东连续高位套现。其中,中国移动减持1%;8月中旬,刘庆峰通过大宗交易出售3996万股,涉及金额23.5亿元。官方给出的原因是用于还债,毕竟当年高校股改要求中科院退出,为了公司实际控制权,刘庆峰是增持过公司的。
但投资人对这个理由似乎并不买账,并引发了轩然大波。早在2020年,中国移动也减持了1000万股。股东们每次减持的金额都高达上亿。
两个新故事:C端产品+大模型
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已经意识到过度依赖G端和B端的科大讯飞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近几年开始在C端发力。科大讯飞官方表示,G端的营收比重在下滑,包括学习机、翻译机、录音笔、办公本等在内的C端营收已经上涨到了40%以上。
但从B转型向C是一个艰难的转变,2C更是一场艰难的长征,尤其对于科大讯飞这样缺少C端基因和C端流量入口的公司来说。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智能音响市场,京东早在2015年就找到科大讯飞做了一家公司,专门做叮咚智能音响。但是后面,这个品牌一直没有打出来。百度、天猫、小米等智能音响的市场占有率都在叮咚之上。
毕竟,C端产品需要的推广销售费用会更大。2022年,科大讯飞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净增额为-13.7亿,同比下降299%。
目前,科大讯飞旗下的C端产品还无法形成大单品,也无法形成品牌效应。除了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可以在同类墨水屏产品中占据头席之外,学习机、翻译笔等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以AI学习机为例。2022年财报中只提及产品销量实现100%增长,但从未提及产品实际营收和利润,只定义为“可持续流水型收入”,几乎可以理解为不怎么赚钱。
虽然“小小鹰萱妈”一场直播能卖出8000多台产品,但进入头部达人的直播间本身就意味着商家需要以最低价合作,薄利多销。
在某平台的热销榜中,讯飞AI学习机位于第二位,低于学而思智能学习机,而小度学习机则紧跟其后;科大讯飞曾经引以为傲的翻译笔市场,也被阿尔法蛋词典笔、网易有道词典笔蚕食。
此外,不少教育赛道的玩家们相继布局大模型,而已有大模型的科技巨头也纷纷涌入C端寻求落地。这也让大模型为科大讯飞带来的窗口期从“独享”变为“共享”。
今年5月,好未来宣称其正在进行自研数学大模型,命名为MathGPT;今年6月,作业帮称其教育大模型已在内测阶段;而7月,网易有道则直接推出了教育大模型“子曰”。
今年11月初,百度文心一言在国内率先面向C端收费。当时就有用户表示,C端收费也是检验大模型产品的一种方式,产品足够好才有信心向C端收费,平时那么多大模型叫嚷自己功能好,能不能拉出来在付费市场看看能否赚到钱?
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不断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科大讯飞依然是一只潜力股,未来有更大的可能。
一边是眼前的苟且数据,一边是未来的诗和远方。争议的双方最后究竟谁能赢,就交给时间吧。也许等到最后一场空,也许最后赚得盆满钵满,各安天命,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