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AI搜索,无了。
你能想象吗,红衣教主周鸿祎为了发布会专程拍了一个霸总爱上儿媳的短剧。
辣眼睛,不忍评价。
忍受着强烈刺激,我看完了360的整场发布会。
11月27日的这个发布会上推出了纳米搜索,其实就是360AI搜索的升级版。
网站、APP、小程序同时上线,集搜、读、写、创于一体,直接调用16款大模型,数十款AI工具,slogan “一切即可视频”。
为啥改名呢?
独立业务应该有个新的品牌,不然会继续接收360整个旧品牌或好或坏的影响。
所以后再也没有360AI搜索了。
这个纳米搜索有啥新故事呢?
AI全家桶:整合了一堆AI小应用和第三方大模型。
AI内容工厂:一键AI内容转语音、视频。
这场发布会可能因为门前冷落鞍马稀,很少人关注,但是作为实现360AI野心的三驾马车,这里老马还是有必要和大家就好好盘盘。
忍受了这么多工伤,大家是不是给老马点点赞鼓励鼓励?
01 搜索引擎的三个阶段
在发布会里,老周提出来搜索引擎三阶段理论:
1.0时代的某度只能根据关键词简单的关联排序分析,最后结果就是水军与莆田系广告,几乎没有人再使用了。
2.0时代的AI搜索引擎,比如bing和Perplexity,能根据用户提问,找到真正需求的答案,这个很好,所以推出了360AI搜索。
“而如今集成了搜、读、写、创的纳米引擎,将重新定义AI搜索,成为世界第一的搜索引擎!”
360AI搜索升级版纳米搜索的PC搜索一级界面
为啥敢吹这么大牛逼啊?
“以360、微软为代表的传统搜索市场第二玩家,已经一骑绝尘啦。”
02 AI生态的非对称优势
事实证明,互联网行业一直吃老本早晚会坐吃山空,单纯依靠产品、市场上的先发优势,反而会成为负担。
谷歌和百度只敢在产品上小修小补,怎么敢推翻自己的基本盘业务,自己革自己的命?
传统巨头积累起了相对完整的产品和生态矩阵,不仅是获取用户,也提供了AI搜索的使用场景。
而新人入局,为了尽快使用产品红利,免不了打造生态这一步。
微软 New Bing 以Edge浏览器为核心,依托open ai技术,向谷歌进攻;
OpenAI购买短域名chat.com,招募Chrome团队创始成员开发AI浏览器;
360这边是全家桶:360安全卫士+360AI浏览器+纳米搜索+超短域名N.cn;
国产大模型厂商如豆包,也推出PC端,加入AI浏览器插件大战,也是瞄准浏览器配置;
年初爆火的网红AI浏览器Arc,也是因其深度集成了AI功能。
不难发现其中的核心就是PC端网络浏览器。
浏览器不仅是网络的接口,更重要的是桌面端工作流的核心,而AI搜索作为“生产力工具”,这是必争之地。
生态当然很重要,但产品才是1,如果产品不好用,没人稀罕你的生态,所以我们接下来看看产品。
360AI全家桶
360的CoE(Collaboration-of-Experts,专家协同)架构,集成了百度、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智谱、月之暗面等国内16家大模型厂商超50款大模型。
模型在线横评AskManyAI界面
基于CoE 技术架构,纳米搜索推出了慢思考模式:几十款大模型能被调度,完成复杂任务的协作。
比如让文心一言来规划、Kimi进行反思、最后豆包来总结,让模型们一起回答一个问题,或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辩论。
让更强的大模型回答更难的问题,让专家模型回答垂直领域问题,让 AI 搜索结果实现1+1>2。
除了集成了一堆国产大模型,还有就是集成了一堆AI工具。
其实这几个功能其他智能助手APP也都有,但纳米的整合更彻底,追上了豆包和夸克,尤其是可以夸一夸拍照搜这个功能。
对于不识字的老人、小孩来说相当实用。药品说明书、食物、拍照搜题等场景几乎都可以覆盖。而且还可以选择语音播报(就是答案的播客文稿版)拍完照,语音提问,直接数字人语音回答,交互体验相当丝滑。
但是使用过程中经常性存在问题,输出内容幻觉、输出内容和语音播报货不对版、识别不出来、语音播报啰嗦...
但仍然值得在更新稳定后推荐给家里老人孩子尝试。
而AI全家桶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AI办公工具,尤其是内容创作。
AI内容工厂
AI写作
首先我们用满思考模式,围绕话题提问,然后点上下文改写:
可以选择不同的题材进行改写
如果你觉得满意,可以选择下载或复制使用。
除了文案,更有意思的是内容直接转AI音频、AI视频。
也可以到bao.360.com选择AI爆款视频
然后我们复制上面的文案,生成口播稿,废话有点多,可以手动去掉
等待口播稿生成后选择风格。
AI生成标题。
生成朗读的数字人,你也可以生成自己的形象,只需要按格式上传一段视频就可以了。
选择后等待即可~
效果如下⬇️
直接生成一个数字人讲口播视频,但质量粗糙,几乎只能用在电商直播领域。
06 AI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吗?
纳米搜索很多功能市面上已经有成熟方案,但是衔接和优化打磨的还是不行,产品这方面还是需要用功夫啊。
毕竟国产AI还在起步期,这里推荐值给打个3分,值得尝试。
询问了业内朋友为啥不关注这次活动,很多反馈说前面的短剧劝退。
包括这次360品牌部给的媒体通稿也没有再提这个噱头,估计内外都觉得这个点设计的太让老周自嗨了。
短剧是这两年来在下沉市场火爆令人上瘾的内容形式,一分钟里塞进去N个高潮迭起的刺激,轮番轰炸人的感官。
作为今年全面学习雷军,转型网红的周总来说,肯定是想尝试尝试。
戴锦华教授认为短剧是一种高度压缩的故事形式,虽然能给人带来快感,但无法真正满足人们的情绪,以及对于秩序和意义的需求。尽管消费形态越来越短,但生命的时间速率并未改变,我们应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留出时间,进行深度思考和体验。
最近这些年不论是国内还是日本,整个东亚一直在践行一种高度压缩性的生活方式,二倍速听播客、三倍速刷剧,乃至于AI总结全文,为什么我们如此烦躁,对这些必不可少的东西感到如此不耐烦,恨不得希望以十倍速的方式快进?
的确有些垃圾时间,AI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工作、生活中一些枯燥的、功利性的流程。但是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通过加速解决,是需要经历的。
日本的微博(推特)热搜词是“蛙化”,类似完结归档现象。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完以后,这件事就不重要了,由此引发的高优先度也全部消失,展现在恋爱、工作、购物、旅游等等方面。
典型就是要买一件心心念念很久的物品,买之前各种想念,各种攻略,各种了解,什么参数好处用法研究得明明白白的,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东西买到手以后,这件事情就完结了,可能很长时间都不再碰。
购买前后的喜爱程度天差地别,但实际上以前表现出的心心念念的喜爱,并不是真的喜爱,只是因为事情没有完结而在事项排序中靠前,占有了高关注度。购买成功后的态度才是物品真正的地位。
一瞬间的下头只是表象,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嬗变:挑剔、敏感、高自尊、排斥陌生的人和事物,逃回舒适圈、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的茧蛹,时时刻刻在意他人目光的“耻文化”,接受小群体长期潜移默化地的偏激观念...
大家在慢慢在失去耐心去认真的对待一件事、一个情绪、一个人的能力。
现有的AI产品的所谓生产力,实际上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直达根本需求。
什么时候会出现一个没有超级、超越GPT、各种比较急的AI应用能让用户感到:
“唔,这才是我想要的工作方式。”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