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中国AI公司DeepSeek的融资传闻在科技圈炸开。传言称阿里巴巴、国有基金等投资者对其抛出橄榄枝,估值飙升至80亿至100亿美元。但短短几小时后,DeepSeek官方明确辟谣:“融资均为不实消息。”
这场“一日反转剧”背后,折射出这家中国AI公司对科研纯粹性的罕见坚持——而这恰是OpenAI曾高举却最终背离的初心。
2015年,马斯克参与创立OpenAI时宣称要“对抗谷歌垄断,用开源推动AI民主化”。然而,十年后,OpenAI已转型为闭源商业巨头,且与微软深度绑定,甚至因商业化压力多次陷入伦理争议。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在访谈中透露,虽然公司曾寻求过外部投资的路径,但为了追求纯粹的科研,避免引入风投机构导致的过度商业化,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让DeepSeek在成立不到两年内,用户量突破3000万仅用12天,比ChatGPT快30倍。
技术路径的选择更凸显差异。
OpenAI依赖天量资金堆砌算力,而DeepSeek的R1模型则通过强化学习直接跳过监督训练阶段,成本骤降至500万美元,性能却对标OpenAI的顶级产品。
这种“低成本高爆发”的模式,不仅让DeepSeek-V3模型在140个国家应用商店登顶,更倒逼英伟达等芯片巨头重新评估算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一位半导体从业者直言:“DeepSeek证明了,中国AI公司不需要盲目追随‘烧钱换性能’的老路。”
产业趋势也在印证这种选择的预见性。当全球大模型陷入“数据荒”焦虑——预测显示,到2028年,人类公开文本数据将全部耗尽,DeepSeek的对策是通过开源社区,吸引超12万开发者贡献代码和垂直场景数据,完美平复了即将到来的AI数据荒。
电科技认为,DeepSeek的发展路径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全球AI竞赛的下半场,价值观远比资本更重要。当OpenAI因商业化妥协而陷入创新瓶颈时,中国团队用开源精神和技术普惠重新定义了赛道规则。
这场始于融资辟谣的争议,或许正是中国AI从跟随者转向规则制定者的关键注脚。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