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帧不是重点 李安实际上做了一部VR电影?

爱范儿李庚11-17 10:43

许久不看电影的你,最近也许难免“躁动”,原因很可能来自一部有着“拗口”名字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为啥一部电影名字如此“拗口且复杂”,还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最简单的答案也许是“它是著名导演李安新作”。但人们接下来想到的答案一定是“这部电影科技含量十足”:全球首部4K 120帧规格拍摄 + 放映的电影,“画面清晰到演员不能化妆”。

lian1

 

但技术上的“激进”也要向现实妥协,《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国内实际上映了三个版本:4K分辨率/120帧;2K分辨率/60帧;2K分辨率/24 帧。

而其中规格最高的“4K 分辨率/120 帧”全国只有2 家影院支持,分别位于北京、上海,甚至有人表示这部电影我现在不看,有空去北京上海再专门看“4K 分辨率/120 帧”版本。结果国内提及的两家影城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排队现象,就连票价也较平日有所提升(淘宝上甚至出现了黄牛)。

它是从2009 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后,再次真正将技术作为主卖点的一部电影。

但你也许不知道,它可能还是电影“VR 化”的一个里程碑电影。

新技术一箩筐:120 帧、4K、高亮度、6 原色

lian2

首先,我们自然先要解释清楚“帧”的含义。

简洁扼要地说,“帧”实际上是人类目前存储和重现影像的最小“片段”。对于现实影像而言,这个片段中包括一定时间内入镜头被记录的光学信息。这也意味着一张照片无论使用怎样的参数拍摄(快门、光圈、感光度等等),它实际上都是“一帧”。而随着数个“帧”的叠加和连续播放,我们就得到了最终动态影像。

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我们讨论的 120、60、24 帧,实际上单位是“帧/秒(frames per second)”。从数值上看,似乎是越大越好,但很多人也由此形成了误区——“我们以前看电影不觉得卡啊;我家游戏也最高才 60 帧啊。”。

duibi

连贯状态下的 30、60 帧动画对比

要解答这个误区,我们首先首先要区分“帧”在“光学记录现实影像”跟“数字虚拟影像”之间的差别。以数字游戏为主的数字虚拟影像,并不能通过我们上文中对“帧”的释义进行理解。

关键因素还是在于时间,光学记录现实影像实际上记录了时间片段;而数字虚拟影像则是真正的定点,是特定时间点下的绝对影像数据。只需简单截个图,你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别:影像截图总是感觉“模糊”,而游戏截图总是非常“清晰”(部分应用了动态模糊技术的游戏除外)。

如果单独对比信息量,现实影像中“一帧”无疑会比数字虚拟影像中“一帧”多。这也反映出了两种情况下“帧数”多少的区别:数字虚拟影像中“帧数”总是越多越好,因为信息量得到了补充;而现实影像中的帧数,实际影响集中在流畅度。

duibi1

放慢速度播放之后的效果

延续我们刚才思路,电影中“帧”实际上存储了一个“时间片段”而不是“时间点”。随着帧数的提升,也意味着“时间片段”记录时长在缩短。这就相当于相机将快门缩短,运动速度更高的人、物体也就能更清晰地在这一帧中被记录,而不会产生虚影。而想要感知到这些更清晰的画面,实际上需要考验观众自身的动态视力。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这差别并不明显。

53538e2

相比“120 帧”,人们明显更加熟悉“4K”。长宽各两倍于常见的 2K 分辨率,面积因此变身 4 倍。这在同样大小荧幕上换来了更加细腻的画面效果,人物脸部毛孔、痘痘、细微表情变化一清二楚。

除了 4K 之外,李安还给播放 4K 规格的影院提出了“额外要求”:画面单位面积明亮度要达到 28 FL(亮度单位),寻常影院不过 2.5 FL。同时在放映机上采用了 6 原色设计,让画面 3D 感强烈上数倍。

VR 电影?

lian3

几乎每一个看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观众都会感叹:这部电影代入感好强!甚至还有观众反映自己在看完电影之后出现了头晕的症状,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很多人在使用VR 设备之后的体验。

从技术上看,根源在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了跟 VR 头显相通 3D 显示技术。并且随着 120 帧、4K、高亮度、6 原色等呈现技术细节让 3D 感进一步增强。再加上李安对于剧本和镜头的一系列处理:演员直接对着镜头表演、演员自身视角、战斗中和队长之间交流、以及最后 360 度环绕拍摄(抱歉,剧透了)。

这些拍摄手法在 4K 以及 120 帧两种技术加成下,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VR 头显”,而且还是目前浸入感最强“VR 头显”。可惜影院中的观众都是老老实实坐着,连续一个多小时坐着被现场画面和音频“牵着鼻子走”,不晕才怪。

但反过来说,观众“晕”正好说明电影浸入感强,从这个角度来看“晕”只是观众“不适应新技术”。

“新”李安,电影 VR 时代?

lian5

相比制作成本约 5 亿美元的《阿凡达》,成本不到 4000 万美元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似乎不在一个量级,但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想尝试第一个将观众代入“VR 电影”时代。在之前新浪微博微访谈中被网友提问时,李安曾回答到:

观众要把自己心胸敞开,允许自己进入全新的感官世界,才刚刚开始不要心急!

有趣的是,李安本身却不是一个喜欢新技术的人,在今年 NAB(全美广播事业者联盟)会议之上,他曾表示:

我思考电影的方式非常严肃,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非常抗拒数字中间片(采用数字形式对已经拍摄的电影素材进行加工)。

lian4

但我们可以公正地说,李安能将 4K 和 120 帧技术充分利用,并且与电影故事架构有机结合,这本身就是个突破。更不要提这部电影对于未来电影技术可能带来冲击与突破:4K、120 帧之后也许会成为更多电影的选择,而电影业也可能随之进行软硬件上的更新换代。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或许恰如差不多 7 年前的《阿凡达》一样,再度改变电影这一人类重要文化产物的发展轨迹。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